昭君故里的文化信使

   2018-04-04 黄荣久10220

今年的散文笔会把我们带到了昭君故里。

夷陵区黄花镇上宜巴高速,直奔兴山香溪河腹地。我们穿行在崇山峻岭的高速公路上,”S”字型的高速公路宛如悬挂在空中的玉带。一边是深幽的黄柏河西支河谷,一边是秀美的山峦。近看远望,只要定眼凝神,呈现你面前的是一幅幅山水彩画。

车过界岭,便进入兴山县境内,界岭,就是夷陵区和兴山县的分水岭。乳白色的雾,从山谷中一团一团地溢出,缓缓地漫上山坡,散成一片轻柔的薄纱,飘飘忽忽地笼罩着一道道山梁。一座座山峰漂浮在雾中,时隐时现,我们仿佛置身一片浩瀚的海洋之中。

 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

一小时车程后,小轿车停在香溪河畔的昭君别院。接待我们的是宜昌市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徐永才。徐永才退休前曾任兴山县人大主任,退休后以文为舞。他不仅是一位官员,同时还是一名作家。正是这位官员作家,在他几十年的时间里用一片真诚,一种顽强,一种执着在谋划、打造、开垦、推介、宣传香溪河畔昭君故里的故事;他以一位诗人的歌喉在高声颂咏着昭君故里的山水草木;他用自己对昭君故里的忠诚编织描绘着昭君故里的美妙仙境,感化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昭君故里的客人。

记得第一次到昭君故里采风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三峡晚报副总编张勇率领一干文人,前往粉黛林参加笔会,兴山县以时任宣传部长徐永才为首的文化人早已在粉黛林守候。当我们踏进昭君故里,感化和震撼我的首先是昭君故里的惊雷。那天,一场暴风骤雨与我们一起来到昭君故里,夜晚的惊雷闪电像是昭君故里的香溪河在发自肺腑的呐喊,至今依然让我难于忘怀。

那次笔会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又是参观,又是座谈,其目的看似主办方就是要用醉短的时间充分挖掘更多的昭君历史和文化,为兴山的快速发展探索新路。无论是在采风的现场还是在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全市的几十名作家各抒己见,似乎谁也不愿在美丽的昭君故里面前失去宝贵的话语权。也就是这次笔会,我写下了《香溪河的诱惑》一文。

在昭君别院吃过午饭后,徐永才引导我们登昭君台。昭君台无疑是在一座山顶之上,在二千多平方公里的昭君故里耸立着三千多座高山,山是不缺的。当我们登上昭君台时,这里正像有个作家所描绘的,这个地方有点陶渊明的采菊之地,更多的像文人墨客寻找创作源泉的那个地方,总之,是一块极佳的风水宝地。只有这样的水土,才能养育出一代佳人王昭君。

在昭君台,文朋们的随兴谈资就像一次昭君文学研讨会。有人说古今名人写王昭君的诗词就有700多首,写出的小说、戏剧40多部。有人说,昭君出塞之后才使汉朝与匈奴和好。元朝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也有人说,历史的真相往往并不像诗词中描绘的那样。其实,诗词是文化感怀和情感流露,历史是过去的影像,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情感做画,后者是以史实留存。

徐永才已过花甲,在他工作之余一直在致力研究昭君文化,充当昭君文化的信使。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昭君故里,他先后请来了众多门类的作家、艺术家,以不同形式来挖掘和展示她的美。他频繁与作家、艺术家、学者们接触,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把昭君的历史和文化逐步被挖掘出来,并创作了一系列文化散文和小说,如《王昭君,一个美丽的传说》、《香溪梦》、《鼓吹人生》、《三峡人家》等。

如果说昭君台是昭君故里的眼晴,那么香溪河就是昭君故里的眉骨和睫毛、眼睛与眼神,无需三分钟的对视,就会生情。几十年的守望,他含情脉脉,想必昭君故里回赠他的,也是脉脉情深。

昭君台上日头偏西的时候,我们回到昭君别院,这里既是昭君出生的地方,也是昭君离家进宫的地方。月光映衬下的别院,在老徐拿出储藏多年的昭君琼液与我们频频举杯相碰的音乐声中,一一醉了,深深地醉了。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