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三峡库区二次蓄水,大坝上游水位将上升到145至156米,江水在一个月内将直升10至16米,相当于三到五层楼高;江面会变得更宽,很多原有的船舶锚泊设施都将被淹没。
按三峡工程建设的原定目标,2007年汛后即10月左右库水位蓄水到156米。可随着大坝工程建设进度加快,2006年5月20日三峡工程大坝全线完工,156米蓄水日程提前成为不争事实。该局及时调整策略,迅速开展了工程设计、实施方案报批、工程招标等施工准备工作,比计划时间整整提前了7个月。
为适应三峡枢纽156米蓄水及永久期运行要求,三峡航运配套设施及服务区建设本着服务船方、立足长远、安全实用、全面规划的原则进行了设计,工程内容涵盖葛洲坝坝下中水门至三峡大坝坝上庙河段59公里河段。
两大工程分别为三峡枢纽航运配套设施工程和通航船舶服务区待泊锚地建设工程。航运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有锚地工程、码头工程、助航设施及航道测量网、应急停泊区等四大项,完全考虑到船舶航行的需要而建设,其中包含有新建三峡坝上兰陵溪油品锚地、杉木溪化学品危险品锚地各1处,鲤鱼潭危险品船舶应急临时停泊区1处;利用现有工作趸船,建设仙人桥(三峡坝上)、石牌(两坝间)、中水门(葛洲坝坝下)综合码头各1座:建设船舶应急停泊区11处(坝上2处、坝下9处)等。通航船舶服务区待泊锚地建设工程主要分为主锚地、应急锚地两在部分,主锚地位于曲溪口上游附近水域,由1#锚位区和2#锚位区共2组直立式靠船结构组成,即沙湾和仙人桥锚地。应急锚地位于曲溪口下游附近水域,供船舶采用“丁靠”方式锚泊。
这些设施的设计充分考虑安全实用性,可经受建成地醉高地震烈度Ⅵ度的考验,抗击10级以上的持续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