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2022GDP增长日标预估

   2023-01-06 三峡晚报记者高炜33020
核心提示:时间新故相推一往无前,奋斗接续发力永不止步。12月29日,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城区举行2022年,交出殊为不易的

时间新故相推一往无前,奋斗接续发力永不止步。12月29日,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城区举行——2022年,交出殊为不易的精彩答卷;2023年,擘画砥砺奋进的蓝图新篇。

会上有哪些亮点重点?三峡日报进行了梳理。

2022年总结成绩

一、砥砺奋进、向难求成,交出一份殊为不易的精彩答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承压前行前三季度GDP增长5.4%,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

1-11月,规上工业、固投、社零额分别增长9.2%、19.6%、4%,分别高于全省2.2、4.5、1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位次总体提升。

经济总量超过500亿元的地方有望达到5个。

项目投资量质并进、再创新高

新签约50亿以上项目50个,其中百亿项目21个;

新开工50亿以上项目29个,其中百亿项目17个;

新入库50亿以上项目15个,其中百亿项目9个;

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720个,均为历年最多。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称赞宜昌项目投资抓得紧、抓得实。

宜昌2022GDP

产业裂变加速演进、积厚成势

邦普循环、欣旺达东风、楚能新能源等5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500亿元,全部投产后电池产能将超过全国四分之一。

装备制造成为第二个千亿工业产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

创新能力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45位。

城市品质持续精进、提质增能

东部未来城、高铁新城、两岛一湾区、五大公建等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项目加快推进。

中心城区优功能项目完成投资557亿元,超过前五年总和。

铁腕拆违400万平方米,实现摸排存量动态清零。

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改革开放互促共进、蹄疾步稳

净增市场主体7万户、规上工业企业14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0家、限上商贸企业320家。

新增上市企业2家。

成功入选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国家级建设试点。

与三峡集团合作项目完成投资70.13亿元。

多重目标协同共进、动态平衡

新增城镇就业10.6万人。

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小学“清凉教室”全覆盖。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6个,“当阳模式”全省推广。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3年总体要求

二、坚定信心、目标引领,始终保持志在必得的奋进姿态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部署,立足“大山大水大枢纽、强产兴城创典范”的特色禀赋和阶段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推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成势见效,为湖北建设“先行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宜昌力量。

2023年重点任务

三、稳中求进、进中提质,下大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着力扩内需、稳增长,固牢发展底盘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持续用好消费券,深化消费促进活动,加快提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旅体育等传统消费。

鼓励引导重点文旅企业练强内功,抓好景区之间联通、景区环境提升和导游“回流”等工作。

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有效释放养老、育幼、教育等服务消费需求。

统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问题,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全面推广“当阳模式”,完成32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推进适老化社区、适老化住房建设和改造。

学习枝江经验,下大气力培育壮大电商产业。

让项目和招商引资更快开花结果

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落实“6421”时限要求,推动项目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50个;新竣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600个,其中工业项目500个。

突出新能源船舶、抽水蓄能装备、合成生物、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专题招商,抓实驻点招商,拓展以商招商、资本招商,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15个,其中工业项目个数占比不低于70%;新招引外向型项目不少于238个;全口径到资不少于2520亿元。

将服务和壮大主体作为重中之重

持续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不折不扣落实各级惠企政策,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政策春风、市场暖意。

着力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净增市场主体7.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2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0家、限上商贸企业200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

把推动全域竞进作为当务之急

宜都经济总量要突破1000亿元、枝江要突破900亿元、夷陵要突破850亿元、当阳要突破750亿元、高新区要突破250亿元。

远安秭归经济总量要突破230亿元、长阳要突破210亿元、兴山要突破180亿元、五峰要突破130亿元。

西陵经济总量要突破580亿元、伍家岗要突破450亿元、猇亭要突破230亿元、点军要突破110亿元。

按照“531”要求,加快培育一批骨干税源项目。

(二)精准换赛道、抢风口,锻造硬核实力

做强制造业当家产业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力争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值分别突破1800亿元、1300亿元、900亿元。

围绕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加快向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迭代升级。

推动生物医药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加快3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水电高端制造产业园。

深入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

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风口

全力争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落户。

加快三峡大数据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

以国家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为契机,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编码标准体系。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布局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0家。

加快推进中储粮现代粮油产业园、天域生态等重点项目。

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开展美丽乡村现场拉练活动。

深入推进增花添彩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确保年年有变化、县县有亮点。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引导高校职校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加快宜昌科教城、三峡集团科技创新基地宜昌园区、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等重点项目建设。

支持三峡实验室等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关键技术攻关。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抓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三)全力优功能、建平台,提升城市能级

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

加快编制滨江地区风貌管控规划,深化细化“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建设标准。

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城市发展母基金。

新建、续建城建项目236个,完成投资415亿元。

加快东部未来城、高铁新城功能配套,推动“两岛一湾区”、共联滨江片区招商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抓好大剧院等项目建设,望洲岗等片区棚户区改造。

巩固提升“清违”成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畅通综合交通“大枢纽”

开工建设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十宜高速兴长段、城西高速、沙镇溪长江大桥。

呼南高铁宜常段、市域郊铁路、枝城港疏港铁路、汉宜高速改扩建、宜渝高速、红花套和枝城长江大桥尽快开工。

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优化完善城乡物流网络体系。

构建对外开放“大格局”

做实做优做强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加快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与白洋港功能整合。

三峡机场一类航空口岸通过验收。

引进外贸龙头企业和外资项目实现新突破。

推动营商环境“大优化”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上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支持市属国企提升信用评级。

做实“一个窗口”,深化“一事联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10%。

(四)互利促合作、促协同,实现共进共赢

加快推动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战略落地

加强与重庆和恩施、神农架等地的沟通衔接,全力推动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尽快落地实施。

持续深化与三峡集团互利合作

秉持“自家人、一家亲”理念,与三峡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战略合作。

新开工项目31个,完成投资不低于200亿元。

加强干部人才交流。

引领带动宜荆荆都市圈发展

实施项目128个,完成投资550亿元。

共建国家级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当枝松宜”百强县域聚集区。

加快跨区域公路、“瓶颈路”建设,构建一小时经济圈。

(五)用心解民忧、守底线,增进民生福祉

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

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生产。

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四、提升站位、真抓实干,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抓经济工作的政治责任。

提升抓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