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近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一张床”……近日,宜昌市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休闲健身旅游项目纳入旅游年卡使用范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力打造文化休闲场景中的“15分钟体育健身圈”等多项举措将促使市民快乐运动,运动快乐。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一张床”
实施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5%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5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全市体育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不断扩大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到2025年,实现市、县两级“五个一”工程。“五个一”是指1个公共体育场(或田径场)、1个中型以上全民健身中心、1个体育公园、1个公共体育馆(或公共游泳馆)、1条健身步道(或登山步道、骑行道)。逐步实现城市社区健身场景建设全覆盖。推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重点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建筑屋顶等,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
共享健身场所,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政策。推进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鼓励对现有学校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实现学校体育设施节假日和寒暑假向社会开放。
学生每天校内校外
各1小时体育活动
统筹推进各类人群健身活动均衡发展,促进重点人群体育健身,着力推进全民健康。定期开展适宜老年人参加的健身休闲活动,逐步推进健身设施适老化改造。不断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无障碍环境,办好残疾人各类赛事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办好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不断完善全市青少年阳光体育竞赛体系。
大力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以龙舟、漂流、马拉松、游泳、越野、登山、滑雪、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为依托,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公园、汽车露营基地、健身步道等体育旅游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活动。高标准打造宜昌城区体育旅游综合消费聚集区,大力支持夷陵区、五峰等建设冰雪旅游消费集聚区,秭归、兴山、远安、枝江建设水上体育旅游消费集聚区,夷陵区、点军区、宜都、枝江、当阳、长阳建设户外休闲运动消费集聚区。
充分释放体育消费活力,推动全民参与体育活动。优化“市民卡”体育健身休闲使用功能,将休闲健身旅游项目纳入旅游年卡使用范围。
全力打造“15分钟体育健身圈”
大力实施“筑堡工程”,全力打造文化休闲场景中“15分钟体育健身圈”。按照社区内居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室内达到0.1平方米或室外达到0.3平方米标准,重点建设一批运动健身中心、体育活动室、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
每个社区至少有5种以上可健身的场地设施;每个社区以辖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基础成立1个社区体育组织;每个社区可根据自身特点每年举办或组队参加1~2次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每个社区应配备或培养5个以上具备运动技能传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性开展体育项目运动技能传授。引导社区居民牢固树立“体育治未病”“体育是良医良药”“健康心理治百病”的理念,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