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乐天溪

   2012-12-11 85200

乐天溪镇历史文化悠久,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因当年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曾登岸游览并赋诗《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洲》而得名。乐天溪与诗结千年之缘,诗风美意传承至今,是名副其实的风情和诗意小镇。这里的动人美景、生动传说和纯朴风情,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和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诗歌美文。据统计,所涉乐天溪及镇内景观的历代名人诗文达千余篇之多。乐天溪民间文化积存颇丰,镇内传唱的23首“峡江船工号子”,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87年,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游览乐天溪,并在该镇莲沱村绿色饭店用餐并欣然留影,而这一餐馆也成为不少当代文化爱好者的追忆之地。乐天溪是莲沱“九四”暴动所在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杨继平、赵德昌等革命先烈战斗于此、长眠于此。“九四”革命烈士纪念碑便坐落在该镇莲沱村,是夷陵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乐天溪神话典故俯仰皆是:有上古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立下天柱峰,仙女抛带化作石桥;有治水传说,玉帝督促四龙王合力治水的“金鼓石”,惊退大禹治水神牛的“鸡公岩”;有西游故事,“莲沱三漩”、“晒经坪”、“猫儿岩”、“犀牛望月”;有三国典故,鲍三娘出生地“鲍家庄”,关云长磨青龙偃月刀之地“磨刀溪”。当代乐天溪人民自强不息,形成了独特的以“乐”为主题的移民文化。“可亲、包容、奉献”的乐天溪儿女为了三峡工程建设让出世代生存的家园,舍小家,顾大局,攻克难艰,苦中作乐,积极向上,无私奉献。这种新时期“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移民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乐天溪镇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山水、岩洞、奇石等景观一应俱全,生态环境优美。

山水相依,风光宜人。长达195公里的长江三峡画廊,乐天溪独拥其中原汁原味的峡谷风光88里,百里西陵画廊尽收眼底。沙坪水库、上木坪水库,清新秀美,似人间仙境,是养生休闲的绝佳之地。金刚山、犀牛山形态奇特,极具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令人神往。还可仰望长江对岸伟岸壮阔的毛公山、黄牛岩。每到春季,漫山的映山红,遍野的油菜花,徜徉其中,美不胜收。金宝观上的杜鹃花花开两季,冰天雪地中盛放,别具风情。

奇石名镇,地质宝库。三峡奇石久负盛名,而乐天溪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更是造就了这里盛产奇石。2009年,乐天溪镇代表夷陵区成功申报“中国观赏石之乡”,擦亮了奇石文化名片。乐天溪镇奇石种类多,品质高,极具观赏和艺术价值,更有能摇动的巨石、会跳舞的石头等趣味性景观。这里也被誉为地质博物馆,有国际震旦系标准地质剖面保护标志。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在此考察,莲沱至金刚山之间的震旦系地质剖面,被评为国际震旦系标准地质剖面,是我国宝贵的地质文化遗产。

乐天溪镇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线串珠”连起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和三峡奇石文化长廊,还有险峻的西陵峡、雄伟的天柱山、隽秀的仙人桥、静幽的玉石洞。区位优势独特,水陆交通便利,具有发展观光旅游和绿色生态经济的绝佳环境。依托三峡专用公路、宜巴路“两线”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镇内旅游服务业成功起步,发展迅速。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收入超过1600万元。三峡奇石文化长廊初现雏形,兆吉坪奇石园、王家坪奇石馆、西陵峡观景平台投入使用,乐天溪奇石产业知名度稳步提高,全镇有400多人从奇石产业中受益,年交易量达1000多万元。徒步游、探险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悄然兴起,休闲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坝区商贸园品质提升,兴建了两家经济型旅游酒店、5家大型超市、两个批发市场、8家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客运、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对外交通更为便利。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