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的定位与发展

   2012-11-17 10900
本文以“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这两大战略为研究背景,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枝江的发展实际,以此确定枝江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枝江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引言

    为实现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变鄂东、鄂西两大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格局,继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又先后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构想,已初步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中心,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旅游景区为核心,包括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和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1]。其开发的实质是将圈内的8个市(州、区)从地理概念转变为实体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念,使之与武汉城市圈彼此呼应,形成以长江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翼的“一江两圈”大格局,有助于推动湖北全面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发展支撑点,使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更加稳固。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巴东,东至黄梅,涵盖武汉、宜昌、荆州、黄石、黄冈、鄂州、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25个县市,地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5,2008年创造的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全省的67.5%和60.7%,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主轴和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发挥着肩挑鄂东和鄂西的扁担功能,对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2]。

    枝江地处江汉平原醉西端,因长江自此分枝而得名。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属三峡之末,荆江之首。地理位置独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承东启西,南北交流,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发展地位十分显赫。在长江经济带中,枝江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又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湖北“大三角”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三峡工程的建设,枝江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枝江在宜昌乃至湖北都占据重要地位,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85.3亿元,增长17.4%,增幅居宜昌市第一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1亿元,增长26.3%,投资总额居宜昌市第一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亿元,增长19.5%,总额和增幅均居宜昌市第一位,并与2007、2008年度蝉联宜昌市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枝江市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排名第7位,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前十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2008年枝江市工业经济更是呈现出“两快一强”的特点,即经济增长速度快、支柱产业发展快、抵御风险能力强。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134.4亿元,同比增长43%,规模工业增加值39.02亿元,同比增长25.9 %,上缴税金3.8亿元,同比增长16.5%。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引领了市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5亿元,同比增长19.7%;财政总收入7.44亿元,同比增长2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26.5%。



    一、枝江市发展的SWOT分析     

    1.SWOT分析法简介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地区)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是进行战略管理的一种常用工具,通过SWOT分析可以确定企业(地区)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企业(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企业(地区)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企业(地区)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基于SWOT方法的枝江市发展分析

    (1)竞争优势(strength)分析

    ①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

    枝江区位优势突出,是鄂西、湘西和川东一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拥有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境内长江黄金水道全线贯通,常年水深4米以上,拥有天然深水港9个、常年靠泊能力在1000吨级以上的港口7个;焦枝铁路纵贯枝江,沿江的宜万铁路正在建设,即将通车;沪蓉高速公路、318国道、京珠高速、兰杭高速、襄荆宜高速及207国道贯通全境;城区距三峡机场仅30公里。枝江已成为武汉、宜昌、重庆三地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必经之地。

    ②工业基础坚实,经济力量雄厚

    枝江已初步形成以枝江酒业、鸿新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以湖北化肥等为代表的农化和精细化工产业群,以奥美等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群,以亚泰等为代表的建材产业群,以南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群快速成长。同时,各镇特色工业经济板块也初步形成,雄厚的工业经济实力为枝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枝江已连续四年位居湖北县域经济二十强。

    ③显著的水、电、天然气资源优势

    枝江境内江河纵横,水库密布,城区建有日产10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现日用水量在3万吨左右),工业用水价格1.00元/吨。境内拥有220千伏及其它变电站15座,距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五座国家级大型水电站均在70公里范围内,素有“三峡电力外送走廊”之称,是中部地区水电资源就地转化的重要基地,工业用电价格低至0.45元/度,又有国家重点天然气工程忠武线横贯全境。

    ④独具特色的投资软环境优势

    枝江创建的“一组三心”服务经济体系,为前来投资兴业的外商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一组”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中心,即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督察中心、保护投资环境法律服务调解中心。“一组三心”为企业和投资者实行“零距离”服务,从项目报建到建成投产直至生产经营全过程跟踪服务,负责办理全部手续,协调所有关系,解决一切矛盾。

    ⑤丰富的农业资源

    枝江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瘦肉猪和淡水鱼生产基地,也是湖北水果、水产大市。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9万亩,总产量达到30.8万吨,全市棉花播种面积达到21.3万亩,皮棉总产量达到2.1万吨,全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1万亩,油料总产量为4.7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4.2万亩,总产量达到20.1万吨,水果总产量达到25.4万吨。

    (2)竞争劣势(weakness)分析

    在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枝江醉大的劣势在于其旅游资源的极度匮乏。枝江周边的宜都夷陵当阳、荆州都是集著名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名胜与一体的旅游胜地,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枝江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境内无一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点,竞争劣势极为明显,导致枝江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实践中易被边缘化,不利于枝江的发展。

    (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①国家加大投入,拉动内需的战略机遇

    为应对金融危机,2010年底前国家将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枝江可充分利用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支持,以拓展城市骨架、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

    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构建

    当前,各地都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枝江虽无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可以充分利用大宜昌旅游的辐射与外溢效应,充分整合境内的旅游资源,改善和美化城市人居环境,增加旅游收入,并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③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

    根据省委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要求,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沿江地带将被建成我国醉大的水电供应中心、综合性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世界级旅游区。枝江作为连接武汉和宜昌的关键节点,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和坚实的工业基础,向东可以承接产业转移;向西可以充分利用宜昌的交通与物流资源优势,承接西部资源输出。枝江在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较为突出,发展机遇十分难得。

 
    (4)威胁(threat)分析

    本文选择枝江周边的宜都、夷陵、当阳、荆州区和松滋作为威胁来源,从影响招商引资环境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禀赋两大因素来分析枝江所面临的竞争威胁。

    ①经济发展水平

    宜昌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正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参照2008年各县(市、区)经济指标和2005-2008年度湖北县域经济的排名情况分析,松滋、荆州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枝江,对枝江的竞争威胁较小。但与宜昌境内的宜都、夷陵、当阳相比,枝江发展缓慢,不仅落后于宜都和夷陵,而且已被当阳赶超,竞争威胁较大。

    ②旅游禀赋

    在旅游业的开发方面,枝江旅游资源匮乏,面临极大地威胁。除松滋外,宜都、夷陵、当阳、荆州不仅拥有国家级旅游景点,还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是枝江所不能相比的。如宜都境内有3个国家AAA级风景区,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夷陵境内有1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三峡古兵塞、三峡晓峰-白果树瀑布等高级别风景区;当阳境内有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滋境内拥有洈水国家森林公园;荆州区的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区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荆州古城、荆州博物馆、江陵碑苑、关帝庙、八岭山古墓群、战国漆木器等。相比之下,枝江缺乏旅游禀赋,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过程中,极易被政策边缘化,周边县(市、区)对其构成的威胁极大。 

    二、枝江市的战略定位

    1.总体战略

    在构建鄂西生态文旅游圈、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大开发的背景下,枝江需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生态兴市、沿江突破”的战略思维[5]。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工业强市,以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契机,推动生态兴市,进一步增强枝江发展动力,实现沿江突破的战略部署,把枝江打造为湖北新兴工业强市、滨江宜居城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

    2.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凭借枝江良好的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条件,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合理开发现有资源,积极融入湖北长江经济带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形成市场相通、资源流畅和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注重项目引进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工业强市与生态兴市相协调,充分重视产业龙头的培育,双向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引导优势资源的整合,推进产业集聚,形成符合枝江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坚定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循环经济思想,依托环境质量和经济实力打造枝江品牌,实现枝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发展的基本思路如下:

    (1)坚持工业主导,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以长江一线为轴,合理安排工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五大支柱产业,打造百里沿江经济走廊;重视项目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把引进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点,充分利用三峡和枝江大曲这两张名片,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打造外商投资重点区。

    (2)依托枝江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做大做强现有的农副产品与工业产品市场,充分发挥枝江上抵宜昌,下引荆襄”的承接功能,争取把枝江打造为长江航道上新兴的物流集散地。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城郊农业,夯实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着实增加农民收入。

    (4)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利用沿江优势,积极承接三峡旅游的辐射和外溢效应,充分整合开发枝江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展“魅力枝江一日游”,吸引在三峡观光的游客来枝江休闲度假,使枝江的旅游景点有机融入大宜昌旅游圈,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开发中,树立枝江自身的特色,把枝江市打造成为醉佳休闲人居胜地和旅游度假胜地。

    (5)创造就业机会,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枝江。

    三、推动枝江市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推进产业集群

    枝江初步形成的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五大产业,虽具一定优势,但存在龙头不强、链条不长的问题,应在现有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把产业发展工作重点放在拓展细分和优化升级上,在做大的同时,着眼于做细做精,做名牌,提升产业竞争力。按照“食品做优做强上档次,纺织扩大规模增效益,化工做大做精快发展,建材突出环保优质量,电子材料加大投入扩总量”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提升技术层次,拉长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实力。抓好支柱产业的延伸和龙头企业的配套,促进现有的企业与产业整合,推动县域内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形成一个符合枝江发展实际、体现集聚效应、布局合理的工业产业新格局。重视引进关联度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及能与主导产业配套的协作型企业,培育新型产业集群。

    2.树立“生态兴市”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

    牢固树立“生态兴市”战略,保持和完善枝江良好城市生态环境,为枝江市的发展积聚后发优势,实现枝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严抓企业污染治理,积极引导市内造纸、纺织印染、化工、食品酿造、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度,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关闭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其次,要以环保为底线,严格控制项目引入。要根据枝江产业发展方向、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功能定位,严格把好环境保护前置审批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四个不批”原则,即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不批;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新增污染项目不批。再次,创新发展模式,优化质量。坚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的绿色项目。

    3.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结合枝江实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民营企业的注册门槛,培育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经济效益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支持各地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企业“孵化器”,鼓励农村能人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办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产业带动作用较大的骨干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形成一批新的非公有制企业。把政策扶持同促进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结合起来,促进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壮大一批优势民营企业。

    4.以园区建设为引擎,打造百里沿江经济长廊

    (1)要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园区规划,增强园区承载力。要实现连片统征土地,建立园区土地储备库,科学调度工业项目用地,提高园区土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力;

    (2)要准确定位园区发展路径和方向,把特色园区做大做强,把产业集群做专做精。确立 “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宜昌果蔬食品工业园”两大园区的主导产业,把“楚天工业园”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化园区,把安福寺“宜昌果蔬食品工业园”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密集园区、湖北醉大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

    (3)要积极实施沿江大开发,将沿江各镇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区,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各镇特色工业经济板块。初步形成“安福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为主、白洋以建材项目为主、问安以机电化纤项目为主、仙女以服装项目为主、七星台以油脂加工项目为主、董市以化工项目为主”的基本格局。 

    5.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进“项目强市”战略

    (1)创新招商方式,不断优化招商策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招商格局。开展专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定向突破招商,提高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2)转变招商思维,着重抓大项目、招大客商。坚持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目标,主攻央企、跨国公司以及战略投资者,集中力量建设牵动全局的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提高枝江的工业总量。

    (3)拓展招商领域,加强资源招商与园区招商并举。坚持把依托资源上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抓好优势资源对接,尤其是农副产品资源、土地资源和交通资源,大力引进资源深加工企业。要依托枝江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安福寺“宜昌果蔬食品工业园”、“楚天工业园”等园区资源,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载体和平台。

    (4)坚持招商的质量与效益并重,既引进经济效益高、利税大的大项目,又引进社会效益好、与现有产业相配套的小项目。

    6.全面提升小城镇功能,大力推进枝江城市化进程

    小城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点;是拓展和完善县域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县域经济集约化程度,形成集聚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加快枝江城区、各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实施,优先发展城区和中心镇。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相结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7.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切实带动农民增收 

     依托枝江现有资源,以果蔬罐头、纺织卫材、粮油加工三大板块为重点,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大深加工能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推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联结,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培育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组织,密切农户之间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各种专业化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切实保证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经济利益。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具有现代化交易手段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完善政府服务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县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营造宽松诚信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和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积极建立新的人才流动机制,实施“引才引智”工程,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软环境。

    9.深入发掘和整合枝江旅游文化资源,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枝江旅游资源相对匮乏,要创新思维方式,转变旅游发展观念,突出民俗旅游、宗教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特色,深入挖掘和整合枝江现有的旅游资源,积极利用大宜昌旅游的辐射和外溢效应,以安福桃缘景区、长江沙浪奇观景区、步步升手工布鞋文化村景区为主轴线,串连枝江博物馆、枝江酒业工业园、董市水府庙、老正街等景点,开展“枝江风景文化一日游”活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征求意见稿).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3月.

    [2]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湖北日报.2009年3月4日.

    [3]2008年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枝江、宜都、夷陵、当阳、荆州区、松滋).

    [4]湖北省县域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05-2008),湖北省经济委员会.

    [5]肖全俊.枝江市经济发展实施沿江突破战略对策研究[J].三峡学刊,2005(5):20-21.

(转载请注明来源为资源网)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