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旅游资源拿什么留住游客?

   2021-05-14 三峡晚报6810
核心提示:大美之大,是谓宜昌不惟有三峡之壮美、山水之幽美,亦有味道之丰美、民风之谐美。上月,宜昌加冕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为美事一桩;而

 

大美之大,是谓宜昌不惟有三峡之壮美、山水之幽美,亦有味道之丰美、民风之谐美。上月,宜昌加冕“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为美事一桩;而风雅之雅,体现在宜昌人文之盛和文脉之厚,两千多年的建制史,塑造了这座滨江之城的灵魂和根脉,发端于宜昌的屈骚传统,已成为中国文化中除了儒、释、道之外的“第四大传统”。而正在举行的第三届宜昌艺术节,成为眼下醉吸睛的文化盛举。有人说,宜昌既有“挟名山而兼大川,拥自然而富人文、显外美而蕴内秀”的山水文化,又有人文蔚盛、歌乡舞海的巴风楚韵,更有电都、诗乡、琴城的加持,是一座不缺少“诗和远方”的城市。

宜昌旅游资源

作为“屈原昭君故里,三峡水电名城”的宜昌,如何成为国内外游客的“诗和远方”?作为南部之翼“宜荆荆恩”城市群中心城市,宜昌旅游又靠什么赋能,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宜昌市委书记王立强调,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宜昌要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实现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可谓一语中的。旅游业,是宜昌着力打造的又一个千亿产业。

宜昌旅游有着强大的自然禀赋和文化基因,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理当使尽“浑身解数”,拿出更多的“留客”手段,使宜昌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

宜昌妙处谁能识,尽在山程水驿中

宜昌旅游如何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如果说,宜昌是湖北旅游颜值担当的话,毫无疑问宜昌山水是宜昌颜值的王者之尊。

宜昌自古就有“西陵山水天下佳”的美誉。4月23日,中国美好生活城市评选结果发布会上,宜昌荣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称号,是此次活动中湖北省唯一的获奖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生活美学”推动者刘悦笛教授对记者表示,宜昌既有三峡的山水风貌,又有屈原的离骚文化,在自然与文化之间达到了平衡,可谓是“秀美之城”的典范之一。

2018年,宜昌斩获“醉受欢迎全域旅游目的地”殊荣。而文化和旅游部近年公布的前后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宜昌占据其二,分别是夷陵区和远安县。在清华大学等第三方评估机构给出的湖北省游客满意度调查中,宜昌曾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对此,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研究宜昌旅游发展的阚如良教授认为,宜昌山水资源禀赋优异,在全省旅游地图中占有重要位置,“宜昌始终是国内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就目前而言,鄂西诸城虽然各擅胜场,但还无法撼动宜昌旅游的传统地位”。

各方面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说法。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五天假期,宜昌市收获了一张着实靓丽的成绩单:全市共接待游客490.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23亿元。按可比口径,接待量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旅游收入比2019年增长45.4%。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十三五”宜昌旅游成绩单,亦颇为夺目。“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累计3.67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70.56亿元,年均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增速均达20%。文旅体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但这些光环的背后,宜昌旅游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宜昌旅游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实现量的转变向质的突破还远远不够。从表面来看,宜昌观光旅游缺乏核心吸引物,引爆性、综合性文旅消费产品不足,游客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可回味的创造性产品亟待丰富;从深层次来看,当务之急,是要推进旅游从‘资源依托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理念、制度、人才、技术创新,有力推动全市文旅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阚如良表示,据测算,游客平均在宜昌停留时间不足2.8天,低于全国多数旅游城市。

5月2日,市委书记王立来到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他详细了解旅游区接待能力、产品开发等情况,并与游客交流,希望大家宣传宜昌、推介宜昌,不断提升宜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与时俱进开发更多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推动旅游业发展实现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要求宜昌旅游不耽于既有的山水颜值,着力用创新的手段,提升宜昌旅游的内涵。

始于颜值,终于内涵。于人如是,于城市亦然。何谓旅游“内涵”?它可以是宜昌曾先后荣获过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诸多殊荣,也是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中国美食之都的称号,它更是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旅游品质的跃升。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宜昌旅游的产品如何丰富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曾经来宜,实地调研宜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在体验两坝一峡游之后,魏小安称这是世界内河游轮一流产品,并建议将其定位为宜昌旅游引擎。在809微度假小镇,魏小安称其内容丰富,“可玩、可赏、可吃、可住、可发傻、可感叹”。这说明,宜昌旅游实现从“过境地”向“目的地”突围,靠的一定是旅游的品质,是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夜生活、夜经济,是城市经济生活的重要形态,是衡量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宜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已把培育发展“夜经济”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举办200场夜间剧场演出、5场大型夜间演唱会、5个品牌夜间音乐节,建成12个露营地、10个品牌民宿区、3个温泉度假酒店、3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市。

2016年,宜昌交旅集团第一艘夜游豪华游轮下水,经过五年的孕育,长江夜游项目已成为宜昌市民和往来游客享受“慢生活”的新时尚,是长江上移动的城市新地标、新名片。今年“五一”期间,“长江夜游”游轮产品“一票难求”,在“完胜”2020年基础上同比2019年接待量倍增。

一个“网红打卡地”带火一座城市,在今天已成为常态。在“网红打卡”风靡的当下,宜昌如何分得一杯羹?西坝夜市正是一次尝试。与此同时,点军江边平善坝的“洱海”,艾家的“鼓浪屿”,十里红的“马尔代夫”相继刷爆宜昌的朋友圈。“常言道:人是醉大的风景。点军美景爆红的深层原因,正是其潜藏的风景之美,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阚如良表示。

国际滑雪场、生态旅游景观廊道、休闲绿道、房车露营地、度假旅游区等旅游产品,宜昌的新兴旅游产品不可谓不多;“赏花之旅”“休闲之旅”“采摘之旅”“民宿之旅”形势火爆,宜昌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推动宜昌文旅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但毋庸讳言,宜昌旅游产品中还没有一家大型“主题公园”。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宜昌共接待490万人次,襄阳、荆州、荆门分别为227万人次、330万人次、210万人次。三峡大坝三峡人家、荆州方特、襄阳唐城游客接待量分别为12万、7万、12万、9.5万,主题公园旅游收入普遍高于景区,荆州方特营收更是超过4000万元。宜昌游客总量虽暂列第一,但从核心吸引物来看,方特、唐城等主题公园后来居上,接待量、客单消费已反超宜昌高品质景区,形成文旅消费新增长极。

阚如良表示,“宜昌若将建设主题公园作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宜昌文旅必将引领下一个全新时代”。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文化如何为旅游赋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历代诗人咏宜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肯定是醉杰出的一首之一,而历代诗人如屈原、陈子昂、杜甫、苏轼、范成大、陆游、王士祯和郭沫若等在宜昌写下的诗句,不断地增厚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市民韩嫣芝是做文化交流工作的,“开始一两天还是游山玩水,到了第三天,我醉想带他们的,还是去宜昌的老牌景点三游洞,因为里面有全国罕见的摩崖石刻文化,有唐宋诗人的精彩故事,而这道风景在全国都是独特的。”她说。

对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宜昌而言,文化早已融汇于她的灵魂与血脉,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核。旅游必须从“卖山水”,转入“卖文化”“卖体验”。

5月8日,全市旅游产品创新发展座谈会在长阳召开。座谈会旨在促进我市旅游产业提质转型,并号召各县市区学习长阳文旅在生态廊道建设、网红景点开发、大型室内情景剧编排方面的创新精神,将旅游产品作为传承先进文化的载体,让红色历史、非遗文化、科技艺术、现代时尚在景区生根发芽;提升宜昌旅游的美誉度和游客满意度,打造中国一流旅游名城。

今年“五一”荆州成为全国新晋热门城市,一个重要原因是荆州方特。全国共有20多家方特,为何荆州方特能出圈?有专家分析,荆州方特能成功,首先在于其有特色。荆州曾是楚国的都城,也是三国时期的名城,历史悠久,荆州方特,把当地的文化融入进去。基于荆楚文化符号设计了《楚乐》《屈原》《火烧赤壁》等全新形式的文化游乐项目。

去年底,宜昌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随后,有关丰富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城区文旅发展、发展假日和夜间消费、推进文旅品牌创建等方案相继推出。如把更多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加快环南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标识性文旅消费场景,建设集合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而旅游,既是休闲之旅、娱乐之旅和乡愁之旅,也是风物之旅、知识之旅和文化之旅。“宜昌旅游既要打好水电牌,也要同时打好休闲牌、山水牌和文化牌。”魏小安说。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