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航务管理局介绍,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带来的库区航运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库区航道进一步改善,库区航道的宽度、深度和弯曲半径加大,100多处主要滩险被淹没,涪陵以下“窄、弯、浅、险”的自然航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川江全线实现全年昼夜通航。 二是库区通航里程延伸,许多不通航的支流具备了通航条件。三是库区港口得到快速发展。四是库区航运效益明显。
曹广晶:今后三峡工程蓄水时间还要提前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的启动时间较以前提前,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优化调整的结果,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上更多水库的建设,今后三峡工程蓄水的时间还要提前。
记者发现,就三峡工程已进行的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而言,蓄水启动时间呈逐年提前之势。其中,首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始于2008年9月28日;第二次蓄水始于2009年9月15日,前两次均未蓄至175米;第三次蓄水于今年9月10日启动,10月26日已达175米。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试验性蓄水的实施是基于客观情况的科学决策,蓄水时间提前是源于蓄水条件发生了改变。
据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每年9月和10月长江上游来水量减少较多。历史上这段时间来水量的多年平均值是19600立方米/秒,但近六七年来,这一数值减少到约15000立方米/秒。
从泥沙问题来讲,过去10月1日开始蓄水,是因为9月是重庆港区的走沙时间,10月蓄水对解决淤积问题比较有利。但据观测和试验,现在泥沙情况对重庆港淤积不构成大影响,蓄水可以提前。
此外,考虑到三峡蓄水对长江下游用水的影响,10月1日开始蓄水,若要蓄满210亿立方米库容,大坝下泄流量就要减少得比较多,对下游取水、通航、生态影响较大,因此早蓄水对下游的影响较小。
曹广晶说,汛期防洪是第一位的,在对防洪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合理分配调度水资源来讲,应该把蓄水时间与时俱进地作出合理的优化和调整。
175米蓄水让三峡旅游淡季变旺季
往年从10月下旬开始,三峡旅游逐渐进入淡季。10月27日下午,记者从三峡旅游公司了解到,当天到三峡大坝旅游的游客达到1.2万人次,创淡季旅游单日醉高纪录。该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近段时间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很多的游客都是慕名而来看蓄水的,大坝175米蓄水让三峡旅游淡季变成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