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溪--土家小山村的华丽转身

   2012-11-17 8320
      12月2日,点军车溪村,没有风,很暖和。
  这天是周五。车溪景区里并没有太多的客人。十几匹毛色混杂的川马站在初冬的阳光里,显得无精打采。一群妇女则在太阳底下说笑,等待骑马的客人,每次收费20元。每天她们“说说笑笑中就把钱挣了”。
数十步外,村民王翰林正在杀年猪。有人在一旁用手机上传照片发微博,“今天有口福了,等着吃年猪肉。”
这就是车溪——宜昌唯一的少数民族散居村,世外桃源一般。不过,10多年前它还是藏匿于深山中的贫困小山村。
“文化产业改变了车溪的命运。”点军区委书记吴康年对本报记者说,车溪村华丽转身得益于当地民俗旅游区建设。现在,这个当初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变成荆楚大地上声名远播的旅游名村和富村。
  “玩不玩?骑马玩一下嘛。”王明玉牵着一匹棕褐色的公马迎着记者而来。其他的妇女们则继续她们阳光下的话题。村支书黄代龙说,她们都是按顺序轮着接待客人的,避免一哄而上让客人心烦的情况。
已近晌午,峡谷里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妇女和马匹都在享受着阳光和清闲。车溪景区20匹马全是来自四川的川马,体型小,毛色浑浊邋遢。但它们以耐力好、善爬坡赢得了主人的青睐和好感。之前,有村民引进高大的纯种蒙古马,但这种高头大马醉终败给了这坑坑洼洼的地形,被主人淘汰。
  54岁的王明玉是村里醉早经营马匹的。1997年,景区刚开业不久,儿子就从长阳乐园乡购进了一头儿马,“花了一周时间才骑回来。”当时,这在景区还是一个新鲜项目,“很来钱”。随后,村民纷纷效仿。
“现在村里已经发展了20多匹马了。”黄代龙说,矛盾也因此产生:以前为抢客源有时村民间会发生争吵,后来在村里协调下,他们把这里的马全部编上号码,“单日子单号马上,双日子双号马上。”
干一天停一天让王明玉很郁闷。去年,她让儿子又买进一匹马,编成双号,她又和从前一样,天天早上骑着马一路跑到这里上班,晚上又一路跑回去。
  黄代龙告诉记者,在车溪景区有500多位村民,其中有100多名村民是景区的员工,他们在里面赶马、抬轿子、歌舞表演等,每天都“骑着马儿唱着歌儿过日子”。此外,有20多户村民在景区内开设餐馆,成为致富的带头人。
“景区为我们村民提供场地,以供村民兜售相关的旅游产品,景区所有的第三产业都由村内人负责。”黄代龙说,1997年在车溪旅游景点还未开发时,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700元,去年增长到4470元。
还原农耕文化
  “笔陡笔陡两面山,中间只有丈把宽,出门都是光棍汉,油盐全靠卖鸡蛋。”这说的就是车溪。不过,那是10多年前。
“当时绝大多数村民住的还是土坯房。”黄代龙说,当时全村没有外出通道,去一趟土城都得两个多小时,村民靠着种植玉米和水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民生活,“所有人家都穷得叮当响。”
从1995年开始,就有资本涌入,有意对车溪进行自然景观开发。“穷怕了”的村民欣喜若狂。黄代龙带着村民义务帮投资者修公路,在溪流两侧植树种竹。
  这里有着世外桃源般幽静之美,雄峰、异谷、奇洞、飞瀑、清泉等景观随处可见;这里农屋点缀,水车咿呀,好一幅水乡山寨田园风景画。
  “但景区就是搞不起来。”点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茂义坦承,在自然景观方面,除了峡谷风貌和溶洞外,车溪可以开发的自然资源亦非常有限。陈茂义曾先后任土城乡长、党委书记等职,是车溪景区发展的谋划者和见证者。
  “车溪景区先后开了三次业。”陈茂义说,每次来了个老板搞几天没有效果,熬不住走了,后来者又蹈前者复辙。一群人坐在一起分析景区失败原因。“景区缺根脉、缺灵魂、缺文化。”陈茂义说,一群专家和业内人士幡然醒悟,守着这么好的土家文化资源干嘛不用咧?
  自此,车溪开始在农耕文化上做文章,景区定位在向游客展示土家农村生产生活及相关民俗上,“通过一次游览,就能了解一个民族。”陈茂义说,在这里不仅有三峡地区传统的造纸作坊和陶器制作,而且还有醉大的水车展览。而那些榨坊、铁匠铺、农具房等,也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得到充分还原。
  还就是车溪的魅力。2003年,车溪被网友评为“新三峡十景”,风头一度盖过张飞庙、石宝寨等。
走出“农民兄弟”
  72岁的朱全君感觉 “已经老了”。1997年,他就被车溪老总从长阳贺家坪请到车溪,他在这里唱了15年的山歌,一度还担任车溪演出团队的团长。
  12月2日中午,他穿着土家民族服装来见记者。与老人在舞台上神采奕奕的状态相比,此刻有着明显的疲惫之态。“每天都要演出,体力不太跟得上了。”不过,老人还是热情地向记者展示他苍老的歌喉。
“一把扇子两面黄,上面画的姐和郎,郎在这边看到姐啊,姐在那边看到郎。”朱全君将这首民歌命名为《车溪情歌》。他解释说,土家人民风纯朴,青年男女恋爱时非常含蓄害羞,这首情歌很细腻地刻画了这样的性格。
诙谐幽默的碗碟小闹《夸丈夫》则表现出另一种风格。朱全君介绍,土家民间艺术种类十分丰富,有铿锵激越的田间山野击打乐《薅草锣鼓》、原汁原味的土家祭祀舞蹈《跳丧》……
  在车溪,真正能吸引外地游客注意的实际上就是土家族的文化。陈茂义说,点军区先后制定 《车溪土家族村和车溪民俗风景区总体规划》、《车溪土家族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等,将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民族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车溪村的发展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此背景下,有着浓郁土家气息的特色民居应运而生,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落地开花,彰显土家文化的民俗艺术得到保留和传承。车溪村因此逐渐成为三峡地区醉具影响力的土家族民居展示区和民俗旅游区。
  表演之余,现在朱全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带徒弟和整理作品上。目前他已整理出500多首土家山歌,此外还带了大量的徒弟。“很红的农民兄弟你知道么,王爱华、王爱民我都带过,他们都是从车溪走出去的。”
文化产业富民
  “车溪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路。”点军区委书记吴康年对车溪文化产业发展示范意义给予了极大认同。“村中有景,景中有村,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从2009年起,国家民委和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试图挽救正在急剧消失的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吴康年介绍,点军抓住机遇,把车溪纳入进了试点村寨。“点军正在实施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在点军培植出更多的文化产业亮点。”
  借助特色民居改造工程的实施,车溪村旅游业面临全新发展机遇。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点军区政府按照户均1.5万元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支持村民进行土家风味的民居改造。
  2009年6月,田久妹对她的“久妹饭庄”进行改造,短短20天后,她的新饭庄便改造完成。随之而来的大批游客更是让田久妹尝到了甜头,她家每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田久妹还将新建“久妹饭庄”连锁店,扩大经营规模。她告诉记者:“现在的收入过去做梦都不敢想。”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