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解密:合作医疗之父的沉浮

   2012-12-18 8150
核心提示:1968年11月,对于乐园公社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是否见诸《人民日报》的报告,毛泽东主席看后挥笔批示:此件照办。此影印件翻拍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

1968年11月,对于乐园公社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是否见诸《人民日报》的报告,毛泽东主席看后挥笔批示:"此件照办。"此影印件翻拍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604页泛舟摄

阅读提要:

乐园公社创办的合作医疗的喜讯,从长阳传到了北京,又从北京传到了全国。覃祥官出名了!他被媒体称为“中国合作医疗之父”。

在那种特定的封闭的年月里,覃祥官创办的小小合作医疗卫生室竟“出口”到了国外。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效仿覃祥官,在礼萨尔省塔乃山区也办起了合作医疗。

1976年,覃祥官担任湖北省卫生厅副厅长,然而身在省城的他强烈地思念深山。于是,他下决心回到故乡,回到深山。

(接上期http://www.yc.chinanews.com.cn/2006-06-24/4/29209.html)与此同时,肖锡政又向榔坪区委和长阳县委汇报了杜家大队创办合作医疗的做法,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

当时,乐园公社有19个大队,4000多名农民。

要在全公社宣布这么多农民“看病不要钱”,有人觉得风险很大。

1953年入党的肖锡政,从1960年起担任乐园公社党委副书记,是个办事很细心的人。他也觉得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为慎重起见,他特意组织了一个专班,对1964年至1966年乐园公社农民治病吃药的费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这次调查汇总的数据显示:3年之内,全公社农民每年人均开支医药费为0.68元。

应该说,这个调查结果,为农村合作医疗这一崭新的制度从“点”走向“面”起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摸清这个情况之后,肖锡政心中有数了,在全公社推广合作医疗的劲头更足了。在公社党委会上,他提出:“每个农民每年交费1元,19个大队全部实行合作医疗。”

这个不寻常的提议,得到党委成员们的一致赞同。

恰在这个时候,又有人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搞合作医疗,因公致伤致残的人怎么对待?”

“大病重病的人,如何付药费?”

……

正是类似不断出现的难题,开启了人们的思维,从而完善了这项全新的合作医疗制度。肖锡政再次同覃祥官、覃祥成等人一起召集各种会议,反复征求意见。根据这些意见,乐园公社创造性地制定了第一个比较规范性的文件——《合作医疗50条管理制度》。

1966年12月4日,乐园公社隆重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合作医疗代表大会。

在这个给全公社农民造福的大会上,来自19个大队的100多名代表选举肖锡政、覃祥官等7人组成了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正式通过了《合作医疗50条管理制度》。更让代表们激动不已的是,肖锡政以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在会上郑重宣布:“从1967年1月1日起,全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从此,合作医疗就像深山鲜艳的杜鹃花一样,开遍了乐园。

大约是1968年的金秋时节,长阳县革委会在清江岸边举办了一次通讯员培训班。当时,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朱本正应邀辅导这个培训班的20多名学员。

1936年出生于湖北汉阳的朱本正,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当上省台记者之后,他参与报道过《毛主席畅游长江》、《周总理来汉迎接外宾》等重大新闻,在湖北新闻界颇有名气。

在当年那期培训班上,榔坪区反映的乐园公社创办合作医疗的典型,引起了朱本正和大家的重视。恰在此时,长阳县卫生局派往乐园公社的调查组返回县城。于是,学习班特邀这个调查组成员介绍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的情况。调查组成员、县卫生局医政科长倪万兵当时写了一份关于乐园公社创办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参加学习班的汪昌鼎,也根据调查组介绍的情况写了一篇稿件。

听了调查组的介绍,看了写成的稿件,朱本正觉得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的做法很新鲜,也很有新闻价值,但他对现有的两篇稿子又不太满意。于是,他又重新构思,撰写了题为《卫生战线的一朵红花》的长篇报道,对乐园公社创办合作医疗的基本做法、主要经验及其显著效果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县里将此稿打印几份,分送给中央和省地等多家报社。一个月之后也就是在当年11月份,长阳县接到人民日报社的电话,说是《人民日报》将在12月5日发表介绍乐园公社创办合作医疗的重要报道,同时报道北京郊区黄村、良乡公社贫下中农、农村基层干部、公社医务人员座谈乐园公社实现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希望长阳组织干部群众读报,反馈报道意见。

果不其然。这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加编者按,用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长阳乐园创办合作医疗卫生室的事迹和北京郊区《黄村、良乡公社对乐园公社实现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贫下中农、农村基层干部、公社医务人员座谈会议纪要》。

这篇题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长篇报道,高度赞扬“合作医疗是医疗战线的一场大革命,它解决了农村群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困难……”

不过,这篇稿子见报时的署名不是朱本正,而是“宜昌地区革委会、长阳县革委会和长阳县人武部联合调查组”。《人民日报》为何如此署名?其原因大致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时不主张用个人署名;二是刊发如此重要的文章,用几级联合调查组的名义显得更为慎重。

这篇影响深远的长篇报道,实际上是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见报的。

《人民日报》收到朱本正写的那篇稿子之后,非常重视。主要是这篇稿子反映的乐园合作医疗卫生室的做法,非常符合毛泽东主席“6·26讲话”精神。于是,编辑部当即组织力量对此稿进行了精心修改润色。然后层层上报,醉后送到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主管意识形态的姚文元手上。

1968年11月30日,姚文元在给毛泽东主席写的报告中说,关于湖北长阳县乐园公社合作医疗制度的一篇报道,经核实后,又拿到北京郊区开了两次座谈会,也整理了一个材料。“可否过两天将按语、报道及座谈会情况(摘要)同时见报,展开讨论,请批示”。毛泽东主席看了这个报告之后,挥笔批示:“此件照办。”

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全国各大报刊先后百余次在头版头条或显著位置刊发文章及图片,充分报道了乐园公社合作医疗及“赤脚医生”覃祥官的事迹。

《世界月刊·英文版》、《中国建设月刊·英文版》分别刊登系列图片,向全世界推介《乐园合作医疗越办越好》。珠江电影制片厂为此摄制了新闻纪录片;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六·二六光辉照乐园》等书籍……

覃祥官被媒体称为“中国合作医疗之父”。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