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宜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7.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亿元,工业总产值2218亿元,外贸出口1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2.56倍、3.1倍、3.99倍和4.06倍。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说,通过务实和创新,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速度、质量、效率和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轨道。
宜昌各地区位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宜昌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布局,早在2004年便制定实施了“沿江突破”战略,引导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沿长江地区集中。
如今,沿江龙头舞起来:在100多公里的沿江经济走廊内,南玻多晶硅、东阳光生物医药、三峡全通涂镀板等一批投资数十亿元以上的外来企业落户扎根。沿江经济走廊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已占全市的85%以上,优势显著。
项目向沿江集中,山区、库区、少数民族地区怎么办?宜昌市优化布局催生“飞地经济”:沿江的宜昌经济开发区,专门为兴山、五峰、远安等受环境制约的县市划出工业用地,供他们引进项目。这些突破行政区划的工业园区产生的工业增加值、税收等,全部划归山区县,使山区县同样拥有发展工业的好平台。
目前,宜昌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上升到51%,龙头作用日益显现;宜都、夷陵、当阳、枝江等4个县市区跻身湖北县域经济前1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