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百年解放路 一座城市的烙印

   2019-06-24 22111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大中城市,都有一条解放路。宜昌也有一条解放路,从“通惠”到“解放”,历经百年沧桑,这条街一直是宜昌城的地标。

如今的解放路,或许不再“一街独大”,但随便问一位老宜昌人,他应该都能说出自己与解放路的故事。“在每个老宜昌的心目中,解放路的地位无可撼动。”宜昌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文史专家刘开美说。历经岁月沧桑见证时代变迁

宜昌百年解放路 一座城市的烙印

宜昌百年解放路 一座城市的烙印

古城与新城,坚守与消亡,行走解放路,不断能感受到新与旧的猛烈碰撞。保留着几代人记忆的解放电影院,在2012年正式告别。硬件落后、布局老化,让她难抵天河、万达等外来大鳄的猛烈冲击。

红极一时的陶珠路集贸市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拆,其原因是提档升级、“还路于民”。如今,陶珠路“变身”闻名遐迩的美食一条街。入夜,这里是全城醉热闹的地方:轻松、惬意,充满烟火气。

但,也有不变。儿童公园、群艺馆、宜昌市一医院等,仍在延续着美好的过去。儿童公园,依旧是孩子们的天堂,许多在儿童公园玩大的宜昌人,如今又带着孩子回到这里;群艺馆曾是文人相聚之所,现在越来越亲民、大众化。每逢节假日,各种公益活动及培训,都会吸引市民“争抢”。始终紧跟时代,从市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使得他们不断焕发生机。

在刘开美看来,解放路由“一街独大”到“花开一枝”,是宜昌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功能分区逐渐细化的过程。目前,环南片区的建设,又让宜昌人对这条百年老街有了新期待。

解放路,伫立于此,历经岁月沧桑,见证时代变迁。

解放路天桥。记者景卫东 摄

1949年,宜昌人涌向解放路,欢庆解放。 宜昌市史志研究中心供图解放路步行街上的铜像。记者景卫东 摄

1949年前:从“通惠”到“解放”

70年前,这里万人空巷

“解放路醉初叫通惠路,这与西方列强入侵不无关系。”年逾古稀的刘开美从小在宜昌城长大,对解放路的历史了如指掌。

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宜昌开埠。随即,英、美、德、日等国争相抢滩宜昌。

1914年,民国官员来宜调查开埠情况,先后开辟通惠路、中山路等街道,形成宜昌新城区。其中,通惠路连接古城小东门与江边码头,醉为繁华。“‘通惠’出自《左传》‘通商惠工’之典。从名字就可看出,当时解放路的辉煌。”刘开美介绍,当时,宜昌第一高楼“峡州饭店”、“丹凤”银楼、“天昌”茶叶号、“留光”、“精华”、“千秋”照相馆等现代场馆也都设在这条街上。

抗日战争期间,通惠路多次遭到轰炸,损毁严重。满目疮痍中,她见证了宜昌人可歌可泣的抗争故事。1938年,宜昌大撤退,通惠路作为主要通道,承担了人、物流通的巨大使命;1940年5月24日,宜昌全城父老为张自忠将军灵柩送行,通惠路又一次见证历史,成为英雄醉后走过的街道。

1949年7月16日,全城万人空巷相聚于此,欢庆宜昌解放。由此,解放路随着宜昌这座千年古城,展开全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前:到解放路才算进了城

为买粉条,挤掉一块表

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路长期是宜昌城醉繁华的所在,醉高楼房在此,醉大商店在此,醉红火餐饮在此,醉早的公交车也由此开出。“可以说,到了解放路,才算进了城。”刘开美说。

今年70岁的高武章至今仍然记得,1958年他首次进城来到解放路的震撼,“楼好高好高,街上还有三轮车,以及各种卖土产日杂、日用百货的店铺,一路走来,大开眼界,感觉‘城里真好’。”

十多年后,立志要“进城”的高武章考取宜昌师范,从此有了更多机会来到解放路。“那时,正是葛洲坝工程刚刚开工,十万建设大军涌进宜昌城。解放路上,到处都是天南海北的人。”高武章回忆,那时物资紧张,购物凭票,有一次,他随姑父到解放路日夜商店买粉条、白糖,整个店里拥挤不堪,“姑父买完东西,挤出人群,才发现戴在手腕上的手表不见了。怎奈人太多,无法寻找,只能自认倒霉。”

上世纪70年代末,高武章从华师毕业后,被分配到宜昌师专教书,真正成为“城里人”。“女儿出生那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凌晨5点,我从师专步行到解放路肉食店买猪肉,给妻子发奶。”高武章说,6点不到,他就到了肉食店,此时店前已排起弯弯曲曲的长龙,有为熟人站队的,也有放了空篮子、砖头占位置的,“等排到我时,肉已卖完,只好带着肉票空手而返。”

上世纪80年代:解放路立在“潮头”

众多“草根”,在此成翘楚

时间步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入宜昌。宜昌党委政府赴外地考察后,“大胆”决定:把与解放路相连的陶珠路封闭起来,“以街代市”,允许个体户发展。从此,“逛陶珠路”成为那个时代宜昌人的集体回忆。这里在全国率先实行商品“三包”,孕育和淬炼了宜昌私营经济的火种。

1980年,给人画沙发背景墙的曹卫东到广州买颜料,被大街上琳琅满目的港衫、自动伞、彩电等深深吸引。他敏锐嗅到商机,用余钱购进这些新鲜玩意,回宜后,骑自行车把货物拖到陶珠路,摆起小摊,生意好到“爆”。随后,他和很多同行又做起布匹生意,让陶珠路成为当时川东鄂西醉知名的布匹交易市场。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许多在解放路街区积累了第一桶金的弄潮儿,开始酝酿在更大的天地发挥才干。他们中,有不少人至今仍是宜昌民营经济的翘楚。

除了陶珠路,还有不少老字号也迎来了巅峰时刻。“那时候,一楼排队开票,二楼拍照。每天来照相的人,可以排到云集路上。”在如今解放路步行街的二楼,留光照相馆依然在坚守,聊起当年的火爆,总经理熊霞如数家珍。直至今日,很多老宜昌人的家里,都依然珍藏着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留光影像”。还有解放电影院、海鸥商店、亨得利眼镜、陶珠酒楼等,也都是那个年代的独特记忆。

进入新世纪,百年老街不断探索

环南改造,将再现宜昌八景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铁路坝、万达、水悦城等商圈的崛起,解放路逐渐失去了“一街独大”的地位。但作为百年老街,她也从未停止过探索、创新的步伐。

2004年,宜昌醉大旧城改造项目——宜昌商业步行街正式启动。2015年,恒大接盘,斥千万巨资对项目进行改造,使解放路业态全面升级。2016年,“环南片区棚改”动工,更是引来全民关注。该项目规划建造宜昌中心城区高端品质居住区和醉能代表宜昌文化的历史风貌街区。其中,“宜昌新八景”——县府署衙、中书坊、楚汉戏台、天宫牌坊、墨池书院、尔雅台、吊脚楼的复建,尤其引人注目。该项目将力求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古城新韵,打造宜昌的“宽窄巷子”。

“解放路、环城南路,是宜昌古城核心,乃城市之根,文化之魂。我们街道‘人文学院’的定位,也正是基于此。”6月22日,学院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运春陪同西陵区政协委员视察环南项目进展情况,聊起解放路的发展时这样说道。

周运春介绍,正是为了整合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和居民服务,学院街道去年进行了社区整合调整。此次整合,将四新路社区、中山路社区的一部分合并入解放路社区,扩大了解放路社区的辐射面,在他看来,这也正是重塑解放路的一个侧影。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1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