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发展方向和模式的困扰不断。
选择重过努力,方向优于速度。
2011年底,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走“绿色繁荣”的道路,让绿水青山成为财富,建设环境更加优美的幸福宜昌。
一年砥砺,华丽一跃——2012年,宜昌实现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500亿元。(一)
绿色繁荣,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快速发展与持续发展有机统一。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这绝非噱头。
去年初,议案送抵两会会场。运河,一条母亲河,年久失修,沿岸农业污染、污水排放和垃圾倾倒,更令她明珠蒙尘。
一场“誓让运河清如许”的战役就此打响。9个月过去,运河水质明显改善,洪排更畅,年底前流域内污水管网将全部贯通,彻底结束污水直排长江的历史。
“对运河有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将不予审批,”这是运河重修之初,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然而,这一承诺并非只有运河独享。近年来,主城区26块受“永久性保护”的公共绿地,面积有增无减,少了一排排高楼大厦,却给市民留足惬意生活的“大客厅”。(二)
空气优良的天数达到350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市区内无劣Ⅴ类水体,其他水体无黑臭现象;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以上,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数据背后,折射出宜昌真实的环境品质。
“大宜昌是又大又绿的宜昌,是显山露水、起起伏伏、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连绵不断、若隐若现的宜昌。”省委书记李鸿忠一句话,让宜昌人至今记忆犹新。
2009年至今,宜昌城市总规数易其稿,唯独没变过的就是“山环水绕多组团、天然图画新宜昌”的理念。
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是宜昌绿色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城东生态新区、江南生态新区等“四大生态新区”建设日新月异,醉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山体和原生树木。
结合旧城改造,160个城市公园绿地扩容提质,新建了一批生态小区和园林式单位,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和“乔、灌、花、草”自然搭配的城市绿化景观格局。
白色扇叶随清风转动,光板静静储能,太阳能路灯给供电系统薄弱的车溪深山送去恒久光明;
庙嘴长江大桥动工之际,为给长江珍稀鱼类让路,特意选用“一跨过江”的建筑模式,而今,除了中华鲟外,几近绝迹的“水中大熊猫”——江豚也偶有露面……
去年7月9日,喜讯从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传来。凭借主城区200平方公里的环城森林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65.7%的巨大优势,宜昌一举揽获国家森林城市桂冠。在12月3日公布的全国文明城市指数测评中,宜昌取得全国地级市第八名的好成绩。
两张金字名片,让宜昌城市品牌价值在绿色发展中不断攀升。(三)
实现绿色繁荣,就意味着绝不能穿着可持续发展的新鞋,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宜昌放长眼光,花大气力推广清洁能源,目前,城区有7000套保障性住房被纳入太阳能光热建筑范畴;除主城区外,宜都、枝江、当阳等地陆续实现天然气供应。“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是宜昌处理工业废物的“秘诀”。
湖北化肥在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时,投资1.2亿元完成的锅炉烟气氨法脱硫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车间冒出的是蒸汽,排出的只有清水。
宜昌铁腕治污,一批落后产能在“节能减排”关卡前败下阵去。近年来,宜昌先后对99家企业环保挂牌督办。落户兴山的洪昌电子老总郭昌言,曾经兴办的水泥厂正是其中一个。
水泥厂关停后,郭昌言谢绝介绍的包装袋加工项目,醉终选定无污染、具有国际市场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作为装备机械重要后备,这家电子厂将在5年内达到年产值3.4亿元的规模。
2012年12月10日,南玻集团精细玻璃和超薄电子玻璃项目在宜签约,两大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是高新区东山园区迄今引进的科技含量醉高的项目。
中国南玻为何再次握手宜昌?其董事长曾南直言:是重商的力量,是不谋而合的绿色发展理念。
怀着“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信念,宜昌向着春天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