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之一:
宣传不够 标识太少
《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宜昌旅游宣传不够。宜昌火车东站及城区旅游标识标牌少;通往景区重点的道路指示标牌少,不方便自驾游、散客游;城市主干道未能向旅客提供航空、铁路等实体信息。
应对之策:
力争列车冠名“三峡人家号”
市政府《报告》说,我市将协调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优惠支持在高速公路、车站、机场发布旅游形象广告。
策划系列高铁主题旅游活动。组织“高铁宜昌行、品质三峡游”等主题活动;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将武汉到宜昌的城际列车冠名为“三峡人家号”。在汉宜高铁开通初期,推出系列力度空前的优惠政策,如重要景点景区免费赠票,旅行社旅游优惠套餐活动等。
在全国开往武汉的所有高铁和汉宜高铁上投放宜昌宣传画册,播放宜昌微型电影《相约山楂树》等宣传片。
不足之二:
旅游交通不够完善
《调查报告》中说,据统计,宜昌现有旅游车辆538辆20337个座位,出租车总数为1728台,在宜昌注册的星级游轮9家,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游客从高铁站出站后不能直接到达景点,必须先“进城”再“出城”,城区到部分景区公路等级低,景区之间连接通道不畅,不能实现游客“零距离”换乘。
应对之策:
构建无缝对接交通网络
市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我市将主动对接高速铁路,做好公路客运、公交等交通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增开公交旅游专线和城市观光专线,适时增加出租汽车数量,提高出租汽车档次。鼓励推广宜昌交运集团和公交等企业开通“一站式”旅游直通车。
不足之三:
旅游高峰期,一床难求
《调查报告》中说,主城区目前有星级饭店37家,客房5096间。旅游高峰期,常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从武广高铁开通,外地游客多住五星级饭店的消费需求看,宜昌至少需要10家以上五星级饭店,4000张以上床位,而目前按五星级标准建成的仅5家,床位数2021张。
应对之策:
后年县市都有五星酒店
我市将有序发展高星级酒店,出台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的优惠政策,争取2013年底每个县市都建成一个五星级酒店。
不足之四:
旅游营销整合不够
《调查报告》指出,宜昌旅游营销整合力度不够,没有编制系统科学的旅游营销规划,时间上衔接不够连贯。
应对之策:
精心策划高铁旅游线路
我市将积极研究采取政府补贴政策,力争在京、沪、穗、汉、蓉、渝(万州)六地开通直达宜昌的旅游列车,精心策划高铁旅游线路。
推动宜昌、武汉两地旅行社深度合作,组成高铁旅游合作体,开发“高铁+旅行社+酒店+景区”的综合旅游产品。
不足之五:
项目建设力度不够
《调查报告》指出,宜昌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整合。大部分景区景点停留在山水观光上,旅游收入单一。
应对之策:
让旅游与文化融合
对现有景区提档升级,启动宜昌旅游商品交易中心项目规划选地和论证工作。
借鉴广西、云南经验,重新策划、不断更新《盛世峡江》、《楚水巴山》等剧目,使其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的歌舞视听盛宴。
另据报道 宜昌旅游绘就“高铁蓝图”
汉宜高铁开通后 解放路步行街成特色购物街区 各县市都将建五星级酒店
“汉宜高铁建成开通后,将和宜万铁路、武合铁路客运专线构成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届时,宜昌至武汉基本上实现铁路短途‘公交化’运营,这种交通格局的重大变化,将给宜昌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昨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召开,副市长张正军作《关于抢抓汉宜高铁开通机遇 促进宜昌旅游业加快发展情况的报告》,描绘了高铁开通后我市旅游发展蓝图。
汉宜运营“公交化”
据介绍,汉宜高铁开通初始阶段,实行小编组、高密度营运,营运时间为07:00-20:00,发车密度在1小时之间,设计时速为200至260公里,从宜昌到武汉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列车挂9个车厢,可载旅客600名左右。开行一段时间后,会随着客流量情况调整运行班次和密度。届时,宜昌至武汉基本上实现铁路短途“公交化”运营,宜昌大交通格局进一步突破。
汉宜高铁开通后,宜昌借助武汉这一全国高铁枢纽中心城市,正式纳入中国高铁网的覆盖范围,宜昌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出行时间由现在的20小时左右缩短为6小时左右。
形成“快旅慢游”格局
汉宜高铁开通后,宜昌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港澳等地区之间将形成6至8小时的“同城效应”,使得宜昌与上述地区实现旅游区位、客源市场的直接对接,宜昌旅游客源市场半径由中近程延伸为中远程,客源市场将得到极大拓展。
据铁路部门测算,汉宜高铁开通后,日运行13对动车,日均接待高铁游客量至少6000人以上。到2013年,汉宜高铁客流人数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必将带动宜昌旅游规模快速扩张。
高铁开通后,人们在传统习惯上对旅游景点的心理距离将被彻底打破,“快旅慢游”(快速到达、慢速旅游)的旅游格局有望形成,将提高游客的出行质量,延长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宜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食宿接待能力亟待提升
报告同时指出,汉宜高铁在给宜昌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时,也带来全新的挑战。
与高铁时代旅游者的需求相比,我市在旅游接待、旅游交通、旅游产品、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宾馆饭店床位近6万张,其中主城区床位共3万多张。而预计到2012年,我市日均接待游客量将达到5万人次以上,届时主城区床位缺口较大。在旅游高峰期,城区就经常出现中低星级宾馆床位一床难求的情况,高铁开通初期这种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旅游直通车对接“高铁游”
市政府相关部门计划,未来将主动对接高速铁路,增开公交旅游专线和城市观光专线,减少城市及市郊旅游交通换乘率,提高自助旅游交通服务水平;鼓励推广开通“一站式”旅游直通车,让游客出行更便捷;积极研究采取政府适度补贴政策,力争在京、沪、穗、汉、蓉、渝六地开通直达宜昌的旅游列车;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将武汉到宜昌的城际列车冠名为“三峡人家”号;在汉宜高铁开通初期,推出景点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在全国开往武汉的所有高铁和汉宜高铁上投放宜昌旅游宣传手册。
建设特色购物街区
我市还将有序发展高星级酒店,大力推动宜昌均瑶国际大酒店、宜昌万达皇冠假日酒店、宜昌馨岛国际大酒店、宜昌华美达酒店、桃花岭饭店等五家酒店争创五星级酒店。争取2013年底,每个县市都建成一个五星级酒店。
旅游购物设施上,我市计划制定旅游购物发展规划,启动宜昌旅游商品交易中心项目规划选址和论证工作,逐步兴建一批大型旅游购物商店;大力开发具有宜昌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积极盘活宜昌解放路商业步行街、三峡茶城,使之成为特色购物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