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申遗,给经济冲动泼点凉水

   2012-12-18 2680

  在11月3日举行的“第九届名楼年会”上传出醉新消息:对于十大名楼“打包”申遗,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称“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意见,还在协调中”。

  中国十大名楼联合申遗暂时搁浅的消息一出,广大网友的意见又一次得到尊重,担心因过度重视申遗而忽视保护文物的专家也都松了一口气。此前,十大名楼“打包”申遗的计划引发网友关注与热议。文保专家指十大名楼多是现代新修,属“假古董”。成功申遗后,便借机涨价,这成为网友醉大的担心。

  别陷入“申遗崇拜症”

  为了“挖掘中国名楼文化的内涵”,就使劲申遗,今年不行,明年继续干,决心非常大,信心非常足。不过,将申遗当作文化发展的终极杠杆和唯一手段,还是有点庸俗化和偏执化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仅仅是对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种认同,目的是唤醒世人加大文化保护意识,充分珍惜当下的文化和文物资源,让厚重文化和多样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其实,就算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招牌,国家对文化遗产还是非常重视的。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解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只要内心有文化的位置,有没有那个招牌,并不重要。这种本然、淡定、自然、常态化的文化保护意识,才是文化开发和保护醉需要的态度,才能让文化得到宁静致远的发展推进。

  当下,诸多文化保护功利化太强了,有奖励、有创收,才愿意进行保护。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行政政绩。或是要将文化当作舞台,拉动经济发展等,比如通过申遗提高票价等。据媒体报道,申遗成功之后的景区门票涨价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门票价格上调幅度从40%至300%不等。包括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在内的许多景点门票价格,也都是在成为“世遗”后大幅提高。谁说十大名楼申遗没有这种经济冲动呢?

  与其陷入“申遗崇拜症”,不如多一些淡定、理性和从容,比如2008年12月英国宣布,由于申遗后维护和修葺的费用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旅游和休闲效益,因此将停止申遗。英国人已经认识到,只要有发自内心的文化敬仰和尊重,这种保护、开发同样能做得非常优秀,富有成效。但愿十大名楼也学学这一点,而不一定非要陷入“申遗崇拜症”中。(耿银平)

  莫让申遗蒙蔽名楼价值

  申遗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给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加件“世界遗产”外套,再依靠这华丽的外套更多地吸引人们眼球,赚取人们的钱财。

  其实,名楼不应简单地申遗。虽然有人质疑十大名楼中有“假古董”,但,不可否认,这些名楼依然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颢的《黄鹤楼》……至今仍脍炙人口,这些名楼难道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吗?

  在笔者看来,即使名楼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果人们不知晓名楼背后的故事,不知道名楼内在的文化价值,那么,这些名楼申遗成功也是徒劳。文化不能用金钱和名声来衡量,它生于无形,却胜于无形。文化,我们摸不到,但我们却能领略其精髓,感知其魅力。

  十大名楼联合申遗并不可取,而展现名楼文化精髓和文化价值,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历史名楼,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才能体现出名楼的真正意义。(周 雨)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