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普陀山,近日传出上市计划。有消息称,普陀山上数家公司意欲打包冲击上市。
普陀山,是佛教圣地?旅游景区?还是地名?抑或品牌?由“备战上市”引发的网络争议正在迅速影响与这个“海天佛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丁宏斌近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这次只是在普陀山上的4家企业准备上市,这是政府下属的企业。企业要发展壮大肯定要走出去,不可能永远待在这12.5平方公里的普陀山,所以这是市场行为,和宗教无关,我们只是借助了‘普陀山’品牌的影响力。”
舟山市旅游局一位官员也表示:“我在微博上看到大家的讨论,我们需要给公众一个澄清和说法,这绝不是普陀山上市,更不是寺庙上市。”
普陀山寺庙主管部门——舟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宗教处一位孙姓工作人员则以“这是企业行为”为由,拒绝了早报记者的采访。
“越说越不明白,现在包括国家旅游局、宗教局等都在过问这件事,但我们很坦然,因为我们没有违背政策,而是合理利用了品牌,促使地方经济与地域品牌影响力互相提升。”丁宏斌如是说。
部分集体企业未完成整合
具体上市时间目前仍未定
目前,改制整合仍未完成。按国家证监会要求,拟上市企业须连续盈利三年以上才有资格申报上市,故企业具体上市时间未定。
早报记者近日来到与普陀山景区隔海相望的舟山朱家尖蜈蚣峙码头。这次“上市风波”中,作为上市主体的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陀山旅游公司”)恰好位于该码头。
盛夏的烈日并没有阻挡香客和各地游客的热情,蜈蚣峙码头依旧一派繁忙。在码头旁边,有个被称为“舟山布达拉宫”的地方,这就是竣工不久的朱家尖蜈蚣峙旅游交通集散中心的慈航广场。它傍山而建,远看挺像西藏的布达拉宫。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这一建筑群中。
布达拉在佛教语言里是“观音圣地普陀山”的意思,布达拉宫亦有“第二普陀山”之称。同处北纬30度,相隔4000多公里的两地因此有了一层特殊的关系。
普陀山旅游公司办公室一周姓主任向早报记者介绍了有关“上市”的情况。
据了解,普陀山旅游公司,成立于2008年,由普陀山旅游集团、舟山群岛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旅游集团三方共同出资组建。普陀山旅游公司此次拟上市的资产有五部分,包括普陀山索道公司、普陀山客车公司、普陀山客运公司、普陀山吉祥制香厂等4家竞争性强的旅游企业资产以及朱家尖旅游集散中心。其中前4家公司都位于普陀山岛内。
普陀山旅游公司是由舟山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舟山市普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和舟山市普陀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接轨大桥经济,加快舟山旅游开发、打造特色海洋旅游品牌为目标,主要经营旅游景区开发、旅游项目投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
对上市主体冠名“普陀山”,周主任解释说:“普陀山旅游上市纯属企业行为,与普陀山宗教资产及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无涉。而且普陀山只是一个地域名,普陀山上大、小企业众多,都以从事旅游服务业为主,大多数企业都以‘普陀山’冠名(企业冠名中有‘普陀山’三个字,以表明企业所在的地域位置),并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
关于5家企业的资产整合进展情况,周主任表示,“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已整合完毕,尚有若干家集体企业正在改制整合中。按国家证监会要求,拟上市企业须连续盈利三年以上才有资格申报上市,故企业具体上市时间未定。”在其看来,现在谈“上市”还为时过早,八字还没有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