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旅游商品谋求突破升级

   2012-11-17 6200
      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已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旅游发展深度、广度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旅游商品消费不足是宜昌旅游发展的短板。旅游商品品种多,但缺乏精品,没有大型集中的旅游购物场所,是宜昌旅游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旅游行业中,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其中“购”这个要素能够直接折射出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旅游商品开发越来越受重视。

  今年5月,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开展“灵秀湖北”旅游商品评选和认证工作的通知》和宜昌市旅游局《2011年宜昌旅游工作要点》精神,宜昌市旅游局决定开展宜昌三峡旅游收藏品创新设计大赛和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共有参选单位54家,征集作品三大类155种(系列)、1000余件。2011旅游收藏品创新设计大赛和特色旅游商品评选评审委员会严格筛选、认真评审,旅游收藏品产品类评选出金奖3名,银奖5名,优秀奖8名;推荐宜昌名优特色旅游商品30个;评选优秀组织奖单位7个。

  宜昌作为旅游城市,目前旅游商品开发究竟是什么状况?刚刚结束的宜昌首届旅游特色商品评选,体现出什么样的水平?笔者带你去探访。

  旅游商品开发迫在眼前

  此前,宜昌市旅游局对2000名游客进行抽样调查,每个人平均综合消费634元,其中大部分花在交通、住宿、通讯上,用于购物消费的比例仅13%,约82元。

  根据旅游部门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旅游者购买人数醉多的前10种依次是纪念品与手工艺品、茶叶等食品、酒类及香烟、丝绸及棉毛制品、中成药及保健品、胶卷及电器、珍珠等首饰、文物复制品及收藏品、玩具、瓷器及陶器。城区一家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向先生告诉笔者,游客实际上是有购物需求的,但目前买得醉多的就是茶叶和苕酥,其他的旅游商品缺乏品牌效应。

  创新创意是开发关键

  作为旅游商品顶梁柱的纪念品与手工艺品,目前仍面临创意不新、特色不鲜明等难题。

  宜昌市妇联、市旅游局曾经联合举办大型妇女特色手工制品展暨三峡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许多展品因设计独特,做工精细,在短短数小时内被抢购一空;有的展品因具地域特色,接到大笔订单,如长阳的小背篓现场接到数百件订单;有的展品因集传统古典美和现代时尚性于一体成为俏销产品,如五峰采花寨手工坊生产的土家女儿鞋等受到消费者欢迎。

  女性游客往往是旅游商品消费的主力军,女性视角创造出的旅游纪念品容易打动顾客的心。

  业内人士认为,旅游商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它是基本生活满足以后的一种消费,这种消费完全凭借旅游者的个人意志,游客来旅游时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购物意向,可看到有特色的商品后就有了购买欲。旅游商品只有做到这一程度,才能真正打开市场。因此,企业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要有创意。

  据宜昌市旅游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评选上的这些旅游收藏品和旅游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充分利用三峡文化、巴楚文华,从中提炼出创作的元素。该工作人员说,“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昭君出塞七件套茶具’。它是由中国红瓷烧制而成。这种红瓷烧制难度很高,且红瓷上的金色图案是用纯度在99%以上的纯金烤制而成,可以说中国红瓷是用黄金烧成的。除了工艺复杂以外,其茶杯的创意更是别出心裁。仔细看,大茶杯的杯身形状是昭君出塞的马车,小茶杯的杯柄是琵琶状。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昭君元素’。”

  此次,宜昌市旅游局组织开展旅游收藏品创新设计大赛,正是意在推出有创意的旅游商品。

  全力推广促旅游商品开拓市场

  宜昌的旅游商品市场将越来越“花枝招展”,原本不起眼的 “土疙瘩”,经过设计包装,就有可能变成吸引游客的金宝贝。

  为将宜昌的“土疙瘩”早日变成金宝贝,宜昌市旅游协会专门出台关于旅游商品发展的建议,希望编制实施全市旅游商品开发规划,争取在未来5年,使宜昌旅游购物花费占到旅游总花费的30%以上,进入全国旅游商品比较发达的城市行列。

  为此,宜昌将推进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和旅游购物网点建设,建立旅游购物品质保障体系,提高旅游购物消费比重。依托铁路坝等宜昌城区商业圈、红星路等特色街区、三峡游客中心、三峡国际旅游茶城等场所以及重点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公路沿线,兴建一批旅游购物点。并实施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宾馆、进商场、进超市、进社区等“五进”活动,提高旅游商品的网点覆盖率。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