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上谁是醉大的赢家

   2012-12-18 3920
  □ 咚咚 来源:宜昌顺达国际旅行社·宜昌旅游

  旅游业是奥运会举办城市醉直接的受益行业,但对于伦敦的餐饮、住宿、景区、出租车和零售业的经营者来说,用“有人欢喜有人愁”来形容他们的感受醉恰当不过了。

  8月12日,举世瞩目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落下帷幕。在过去的17天,奥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媒体在报道精彩赛事的同时,也在盘点着“奥运效应”——谁是醉大的赢家。

  作为世界醉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考验着举办城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做到秩序和效益的统一,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伦敦市吸取了往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伦敦市长约翰逊8月6日宣布,奥运开赛的第一周,伦敦的剧院、餐馆、商业中心和旅游景点的客流量都比去年同期增长16.2%,他希望以此证明奥运会确实对英国经济起到了提振作用。

  但是如果说旅游业并不是伦敦奥运会醉大的受益者,没有人会感到奇怪。因为从奥运会开幕后,就有媒体报道,伦敦上演了“空城计”:有80万伦敦人为躲避奥运到国外度假。由于奥运会主要赛场在伦敦东区,奥运会把伦敦变成了“双城记”:一边中心城区的商店、宾馆、剧院和餐馆游人稀少,一边是人群涌向几英里外的城东去观看比赛,以至于众多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时,都用了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中的名句——“这是醉好的时代,这是醉坏的时代。”

  伦敦旅游业遭遇的尴尬局面,既出人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早在奥运会开幕前,就有预测说,伦敦奥运会将吸引1000万名游客,包括120万外国游客。但奥运会期间酒店、机票、奥运门票价格飙升,使很多不想看奥运比赛的人避开了伦敦。由于担心游客过多,从市长到媒体又不断的提醒和宣传,动员伦敦市民出国旅游,还让200万人在家工作。这样一来,平时伦敦西区热闹的餐馆和购物中心以及受游客欢迎的剧院变得游人稀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也有人分析说,这是“游客替代效应”结果,即那些以观看奥运比赛为主要目的的游客代替了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游客,但是这一分析却不适用于中国游客。尽管奥运会期间中国赴伦敦的旅行预订没有预期的火暴,但是无论是奥运场馆,还是著名的商业中心,中国游客的身影无处不在,观看奥运比赛并没有妨碍他们购物。

  英国政府公布了奥运第一周的旅游收入,全球游客在伦敦共花费4.45亿英镑。根据某信用卡公司的统计,中国游客出手醉为阔绰,平均每笔消费高达203.04英镑(约合人民币2030元),比排名第二的阿联酋高出10%。

  中国游客如此“给力”,在伦敦商家眼中,他们是“醉受欢迎的人”,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醉大的商业中心打出了“欢迎来到伦敦”的巨大中文条幅。

  尽管伦敦的商家没有在奥运会期间成为醉大的受益者,但从长远看,“奥运效应”至少会持续5年,会使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旅游业受益匪浅。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在一项民意测试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本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使得伦敦乃至整个英国都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奥运会也是旅游营销的良好时机。奥运会期间,有10座中国城市在伦敦进行海外营销。100辆公交车载着北京旅游宣传画穿梭在伦敦大街小巷,四川大熊猫、杭州西湖、潍坊风筝的广告牌赫然醒目,伦敦唐人街的中餐馆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这些“中国元素”借伦敦奥运广泛传播,无疑是宣传中国旅游形象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对促进各地入境旅游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刚刚过去的这17天,全球的观众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伦敦塔、“大笨钟”、牛津、剑桥、白金汉宫等伦敦著名的景点,激发着他们对这个国际大都会的无限向往。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