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簋街,虽然夜已深,但仍有游客在簋街闲逛。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黄金周过半,各景区游客接待量不断刷新纪录,而与游客数量同比剧增的,除了营业额,还有产生的各类垃圾。在北京著名餐饮街簋街及什刹海景区、香山公园,每日垃圾处理量较平日翻倍增长。
凌晨4时,环卫人员即开始对簋街街道卫生的清扫,但街边一座座残羹剩饭堆成的小垃圾山和流淌遍地的油污,使环卫工连续工作3个半小时也无法完成工作。
在后海沿岸和附近多条经营小吃的胡同中,环卫工不得不在拥挤人潮中,不断捡拾竹签饭盒等物。在香山公园,峭壁上的塑料袋、树枝上的香蕉皮成为环卫工们的难题。
为清扫黄金周期间旅游观光活动产生的大量垃圾,东城区环卫部门增加了簋街地区垃圾转运车数量,什刹海环卫保洁队每名工人每日值班12小时,香山公园在原有90名专属环卫工人的基础上,又从其他单位额外借调60名环卫工人。
“游客这么多,垃圾多很正常,但只要游客和商家都提高些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别随地乱扔,我们就能省很多力气。”后海环卫工尤思军的感想,也是大多数环卫工人的愿望。
簋街
餐馆乱倒垃圾 簋街凌晨成“臭街”
黄金周期间,簋街的小龙虾、烤鱼等,吸引了众多游客。从上午11点到凌晨4点,这里只有一个主题:吃。生意兴隆的背后,产生的垃圾也剧增。
餐馆门前垃圾“成山”
前日上午11时,簋街道路两侧已停满车辆,餐馆人员站在街边大声招徕顾客。仅两个小时后,很多餐馆门口摆满蓝色塑料箱,里面装满用过的餐具,箱内污油溢出,直接流到了街上。
昨日凌晨3时,簋街道路两旁的大红灯笼下,仍有大排档营业,不少食客正在进餐。一家餐馆门前,距离食客桌子不足10米处,堆起状若小山的垃圾,混杂着一次性餐具、残羹冷炙的垃圾堆占据了大半个路面,流出的油污脏水淌到了大街上,垃圾堆散发出刺鼻的臭味,路过的行人纷纷掩鼻。
凌晨3时30分许,不少的餐馆都将自家当夜产出的垃圾倒在路面上,整条簋街,不足百米就有一个垃圾山,餐馆飘出的烧烤味和路面上的垃圾味混杂,气味令人作呕。
每天增加10立方垃圾
有的餐馆服务员将用过的辣椒和杂物等,直接倒到路面上。“各扫自家门前雪,只要把垃圾从店门前的人行道上扫到路面上,就没我们事儿了。”一名倾倒小龙虾壳的餐馆服务员说。
凌晨4时许,东城区环卫的垃圾车驶来,开始清扫路面上的垃圾。
相比很多餐馆往路面倒垃圾,一家餐馆是将垃圾放进塑料箱,等着环卫车来直接倒进车内。
“平常,我们一个早上清运大概20来立方垃圾,这几天,每天早上至少30多立方。”东城区环卫中心一名清运人员介绍,黄金周以前,他们每天不到7点就能清运完簋街上的垃圾,但这几天,“7点半都不能完事”。为应对黄金周,他们特意加一个车次运送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