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签多行,说停就停?

   2012-12-18 5780


  记者表态

  记者态度·事件温度·社会能见度

  [态度指数]

  黄+(提醒)

  指数:70

  距非深户赴港一签多行的政策实行不到24小时,8月31日下午6时许,港府传来消息,暂停非深户赴港一签多行。随后,深圳公安局也发布官微称,暂停这一业务。政策急转直下、风云突变,引发无数解读。而无论背后利益博弈纠葛的原因,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公共决策如果有坚实的民意基础,显然不至于如此被动。

  梳理非深户“一签多行”政策的由来,局外人很难看出政策出台过程中,两地政府是否有充分的协商、沟通,是否考虑过香港旅游设施的承受能力,以及过关拥堵等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这也为日后遭强烈反弹而被紧急暂停埋下伏笔。

  8月23日,深圳市公安局公布非深户办理出入境证件的新政策细则,开通非深户“一签多行”,预计有410万名非深户受惠。这一政策在香港引发极大的反弹。相比200多万名深户“一签多行”开通时港府及业界的欢迎程度,对非深户“一签多行”,港府持谨慎态度,反对声音也居多。

  果不其然,8月31日下午6时许,港府传出消息,考虑到香港旅游设施承受能力,经与中央政府协商,决定深圳在未来3周将不会发出非户籍居民一签多行的签注。香港将与中央政府商讨制定新协调机制。深圳公安局也随即发布同样公告。

  政策突变背后有着迫于现实压力的形格势禁,就以现在口岸通关能力来说,拥堵仍是通关的大问题之一。而一旦放开非深户“一签多行”,只怕现有的口岸通关将无法承载。即便已经暂停“一签多行”业务,香港入境处已要求增加400多名工作人员应对新业务压力。

  从决策层面来看,一项涉及面如此之广的政策,其出台前没有经过充分的现实论证、广泛的公共咨询,也没有依照既定的协商机制,进行充分协商沟通,其民意支持度自然成疑。而网络上盛行的一种观点则认为,港府之前也在力推非深户“一签多行”政策,希望借此拉动香港经济,特别是旅游业极其欢迎。据此判断,内地开通非深户“一签多行”,就不仅是“一厢情愿”的热情,而是港府曾经暗送过“秋波”。只是后来,由于香港方面民意反弹甚大,给港府极大压力,才导致港府对新政说“不”。

  姑且不论港府是否迫于压力才导致政策紧急暂停,也不问内地和香港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商机制该如何改进。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公共决策的过程过于仓促。对两地政府来说,出台任何公共政策,都应经过多方论证及调研,让各方利益群体充分表达诉求,并予以尊重,这是应遵循的基本程序。

  走完这些基本程序,决策才能科学合理,公共政策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得到民意拥护。非深户“一签多行”被紧急暂停,给两地政府都提了个醒,政策出台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争取更多的民意支持,它的生命力也强不了。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