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岛免税”步子还需迈大些

   2012-12-18 4860

  □ 马振涛 来源:宜昌顺达国际旅行社·宜昌旅游

  从去年4月底开始实施的离岛免税,经过一年半后终于迎来了一次调整。针对消费者普遍反映的5000元免税额度太低、“限量加税”以及免税物品少等问题,新政策都做了有针对性的改变。如免税购物限额从每人每次5000元提高至8000元,并允许免税额度在购买一件单价超过8000元的商品时一次性调剂使用;新增美容及保健器材、餐具及厨房用品、玩具(含童车)等3类免税品种;放宽离岛旅客每人每次购买限额以内免税商品的数量,数量限额平均增幅在70%左右。

  这次调整在政策的灵活性和普惠性方面有了大的提升,对拉动海南免税购物消费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海南旅游吸引力,加快国际购物中心建设进程。

  过去一年半,免税购物政策的顺利实施,既成了带动海南旅游的新亮点,也成为提高海南日用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业税收的重要途径和来源,其效果和影响有目共睹。但受制于限额、限量、限次、限品种、限区域等政策制约,离岛免税政策效应还远未完全释放,难以满足国内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根据初步统计,2011年4月20日离岛免税政策启动试点以来,截至2012年9月30日,海南离岛免税店累计实现免税销售额26亿元,仅相当于香港2010年全年销售总额(809亿元)的3.2%。香港文汇报2010年一项调查称,80%的内地访港旅客以购物为首要目的,每名旅客平均在港消费1.2万元人民币,其中约4400元用于购物。相比较而言,海南离岛免税中实际购物人数占离岛人数平均比例不足10%,这部分人群的人均购物消费为2070元,不足香港消费的一半。

  从比较中可以判断,海南免税店为国内更多中端消费群体提供了免税购物的可能,但也暴露出免税购物本身存在的一些制约和不足,使得在吸引高端消费群体方面明显乏力。这次调整完善,让外界看到政策正在向更广泛、更开放的方向发展。

  2009年12月发表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这是国家在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醉大亮点,也是国际旅游岛能否建成的一大标志。因此,关注免税购物,必须放在国际购物中心这个大背景下,以此审视政策的力度和步伐。在这个视阈下,海南“离岛免税”步子的确还需迈得更大些。

  建设国际购物中心,核心在于完善免税购物制度。适应13亿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参考香港、韩国济州岛、日本冲绳等地经验,海南免税购物未来还需要在扩大市场开放、放开免税店的经营权,扩大免税购物区域、扩大免税品种、放宽限购次数和金额与拓展免税商品销售渠道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在免税购物政策上寻求更大突破,争取在海南建立我国内地第一个“日用消费品免税区”。

  国际购物中心建设的过程是不断开放的过程,也是海南逐渐实现国际化的过程。离岛免税作为其中的核心环节,要想取得更大突破,离不开寻求更大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香港是国际公认的国际购物中心,在免税购物的经营、管理、服务、营销、人才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免税购物服务体系和监管措施。为尽快提升海南国际化水平,建议国家支持香港参与海南国际购物中心建设。如考虑在海南建立“琼港服务业合作试验区”,在试验区内划定特定免税购物区域,探索建立委托经营、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引进香港资本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以市场换管理,以政策换人才,尽快实现国际购物中心建设的实质性突破。

  作为政策的醉大受益者,海南省不应只把关注点放在免税政策的突破上,还要做好国际购物中心的总体战略设计。如形成并争取国家通过《推进海南国际购物中心建设总体规划》,借助各方面力量,搭建琼港合作平台,制定海南国际购物中心建设等相关政策法规。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