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降价冷观察

   2012-12-18 2780

  中秋国庆8天长假已经过去,节前引起公众热议的景区门票降价话题,似乎被“拥堵的黄金周”盖过了风头。然而,对列入降价名单的景区来说,无论是“热门”,还是所谓“冷门”,降价究竟带来哪些影响?降价惠民几何?怎么看待“门票经济”?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采写:宜昌顺达国际旅行社·宜昌旅游网 记者 班若川 毕志强 徐万佳

  ●背景

  174家景区中秋国庆降价

  9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批降价的游览参观点名单,94家景点门票价格平均降幅为25%。

  同9月20日发改委公布第一批降价80家游览参观点名单后、公众质疑景区过于“冷门”相比,此次公布的名单中,不少5A级景区名列其中。

  据统计,综合第一批、第二批以及湖北、广东和云南三省的降价情况,在中秋和国庆期间降价的5A级景区共有14家(其中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3家),4A级景区约140家。

  此外,湖北省在中秋、国庆节期间,对辖区内所有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游览参观点,按照15%至25%的幅度统一降价;现行门票价格在10元以下的实行免费开放。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降价”似乎不是一个好消息。数字显示,降价消息当日,沪深股市餐饮旅游板块29只个股中有24只下跌,其中丽江旅游以6.23%的跌幅居首,科学城、中青旅、黄山旅游等大跌4%以上。

  有经济专家分析,降价名单发布后,此前逆势上涨的旅游股遭到重创,“折射出中国旅游业对门票业务的高度依赖”。很多景区盈利模式单一,只能通过门票的“逢节必涨”来实现圈钱,这次发改委释放出调控信号,尽管只触及部分景点利益,却也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相关景区收入的信心。

  但是,对于游客来说,在近几年中国热门景点门票普遍进入“百元时代”的情况下,降价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研究显示,国内游客的各项开支中,景点门票占21.92%,超过交通、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降价无疑为游客特别是散客节约了大笔开支。

  降价景区收入并未减少

  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在今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同比增长40.9%;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同比增长44.4%。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列入降价名单的“热门”景区与“冷门”景区,其业绩与全国的态势基本一致。

  “三峡大坝景区门票虽然降低了,但是十一黄金周期间的经营收入却没有降低。”长江宜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徐挺介绍,2011年黄金周期间,三峡大坝景区共接待游客10.5万人次,而今年游客人数达到了22.45万人次,“翻了一番还要多”。虽然门票下降了20%,但是旅游接待人数却增长了100%。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门票收入为1000多万元,同比增长达40%。

  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三峡人家景区总裁助理温柏林介绍,十一黄金周期间,景区门票价格由日常的150元,降为128元。“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相比国有景区来说,三峡人家景区对于经济利益考虑会更多一些,所以在降价幅度方面也较小,仅为15%左右。”温柏林说,黄金周期间,景区旅游人数达3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12万人次翻了一倍多,旅游收入接近3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左右。

  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5A级景区中唯一的植物园类型的景区,相对比较“冷门”。植物园营销总监方亚萍介绍,植物园的主要功能是科研与科普,经营并不是主要任务。因此,多年来,植物园的门票价格一直不高,仅为80元,在全国5A级景区中属于较低的。黄金周期间,植物园更是积极响应相关部门让利于民的号召,将门票价格下调30%,为56元。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