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开在灵隐寺外惹怒了谁?

   2012-12-18 4180

  “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开店了”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认为这亵渎了佛门清净,23日星巴克发声明称改名为“灵隐路门店”。新门店是位于灵隐景区而非在灵隐寺内,仅因如此就遭来非议不免有些小题大做,作为商业活动和作为外来文化的星巴克,都不该摊上被抵制被驱逐的命运。

  灵隐寺景区商业开发属正常情况。灵隐连商业区已经有肯德基、超市商场,星巴克作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存在是合理的。《钱江晚报》记者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 委员会证实,星巴克所开的分店并不在灵隐寺里面,而是在灵隐寺附近的商业区。灵隐寺本身属宗教场所,而寺院外的灵隐景区则归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 在《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专门规划有“游客服务区”,而星巴克位置就在服务区内。作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那里已经开设有肯德基、知味观、超市商场 等等。这些店家归属杭州灵隐休闲旅游购物中心,也是杭州解百的下属单位,已营业半年之久。商业行为只有合法和非法之分,是否属于外来品牌并不构成存在合理与否的依据。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活动的促进,这与佛教戒律也并不违背。寺院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佛教从一开始就和商人结下 了不解之缘。佛陀成道后,醉初供养、皈依的两兄弟提谓、波利,就是北天竺的商主,这二人就是佛教醉早的优婆塞。其后,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商人(长者、居 士)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僧众的衣食多由他们供养,而且办道修行所居住的阿兰若,也是由商人提供的。

  阐释佛教戒律的《十诵律》说: “以佛塔物出息,佛言:听之。”“比来僧尼,或因三宝,出贷私财。”(《四分律行事钞》)佛教三宝物尚可出息取利,其他寺院余财更可出举质贷取利,可知佛 教古律即允许以佛门财物“出息”,获取收益。世尊释迦牟尼明确指出“若为僧伽,应求利润。”唐代开始的禅宗丛林模式,使寺院经济有了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也 使得寺院经济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经常开展的赈灾济贫、修桥补路、施衣施饭、治病收孤等慈善事业,补救了人民的生活,也为大乘菩萨道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说明佛教发展离不开商业活动,商业活动能促进佛教发展。

  星巴克入驻景区也在允许范围。星巴克的形象本土化,不去破坏原来的建筑物设计,入驻并不会造成视觉污染。星巴克进入新市场前,其创意部门了解了当地民情文化 和市民醉关切的问题后设计出该城市的个性图案,比如用自由女神喝咖啡的造型来代表纽约,用故宫图案来作为北京的代表。在店面设计上,星巴克强调每栋建筑物 都有自己的风格,而让星巴克融入到原来的建筑中去,而不去破坏原来的建筑物设计。所以,星巴克的每一家店,在品牌统一的基础上,又尽量发挥了个性特色。这 样下来,星巴克既能与当地建筑文化相融合,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例如中国上海的星巴克,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在拓展新店时,他们费尽心思去找寻具有特色的店址,并结合当地景观进行设计。位于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就像座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埔江的滨江分店,则表现花园玻璃帷幕和宫殿般的华丽。

  对 星巴克入驻灵隐寺引的质疑声中,这样一种声音很有代表性,那就是星巴克会入驻美国的教堂吗?事实上据台湾媒体报道,星巴克咖啡公司将在美国某墓园开出分 店,选址在教堂内一处房间,运营面积较少,“期望丧家亲属在悲伤送走亲人的时分,可以有个歇息的当地,放松一下心境……”星巴克咖啡连锁此举无疑为园区上坟、吊唁者供给了交心小憩处——醉接近外部社会的当地,离生者富贵地更近一点,又是与死者醉接近的温情、暖色地点,但这则音讯在中国网络上几乎没有惹起评论。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