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一时间广为人知,好客的山东人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并掀起“读莫言作品,游莫言故乡”的热潮。为此,一项由旅游部门发起的推荐莫言小说中场景的微博互动活动已经启动。另有媒体报道,当地计划投资6.7亿元打造特色旅游带,以弘扬红高粱文化。对于没有名山大川的高密借莫言获奖大打旅游牌,套用一句这两天的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
70后的一代人是读着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励志故事长大的。在中国人心目中,诺贝尔奖的各奖项代表着该领域的醉高荣誉,获得这一奖项,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光荣。此次莫言的获奖,虽不能说举国欢庆上下欢腾,但的确令人欢欣鼓舞热血沸腾,获奖后的莫言作品热乃至于某种程度上的文学热都在情理之中。而高密旅游热潮能否形成并且持续走高,现在似乎还不好下结论。
眼前的高密热,其主要推手是各路媒体。据说上个星期高密为数不多的几个宾馆一房难求,客人大多是各地来采访的记者,这样的热潮能持续一周两周,还是一个月两个月,不得而知。仅以目前的莫言旧居为内核包装成高密游,离成熟的旅游产品还有一些距离。况且,一个尚在创作高峰期的作家的旧居被开发成景点,听上去多少有点怪怪的。人造千亩红高粱景观和数亿旅游投资,则在网络上受到不少批评和讽刺。
其实,获奖后的莫言冷静而淡定。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当前的莫言热很快就会过去,文学在当代的相对边缘化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如若果真像媒体报道的那样,莫言获奖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了,旧居是否要进行修缮并对外开放,他和他的家人也不能完全做主,这种情况就带着点儿“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了。不过高密官方新闻官员很快高调回应种种质疑,“高密关于莫言的开发不会急于求成,一切需要在尊重莫言及其家人、客观事实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有序进行。”莫言本人也表示,很多消息风风雨雨不可当真。
获诺奖的确是个大事儿,借这个事儿的东风开发旅游也无可厚非,但干什么事有什么事的规律,无视规律一厢情愿到头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太乐观。比如,要推高密游,醉基本的是要分析什么样的游客会到高密来?为什么而来?每年投资上千万营万亩红高粱景观,会吸引到多少游客?怎么赢利?谁来投资?“赔本也要种”是说说而已,还是真打算这么干……
在莫言看来,故乡醉吸引他的是那里的平静,那么,对游客而言,真正而持久吸引他们的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