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淡旺季差异难题如何破解

   2012-12-18 6300

  □ 马振涛 来源:宜昌顺达国际旅行社·宜昌旅游

  旅游淡旺季差异,在海南尤为明显。每年的4月到9月,是海南旅游的传统淡季。虽然这一状况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有所缓和,但今年的形势却急转直下,淡季来得更早,反映旅游景气状况的过夜游客人数、旅游饭店业开房率等指标都不尽如人意。三亚作为海南旅游主要的接待城市,旅游增速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放缓。

  是什么原因让海南旅游出现如此明显的淡旺季差异,破解这一问题的良方在哪里?

  首先,应看到,海南这一轮强势的“淡季”冲击与全国旅游行业发展趋缓密切相关。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下半年趋势预测报告,尽管上半年全国旅游业仍然在景气区间内运行,但增速有所放缓。与全国的情况类似,海南旅游增速放缓是旅游季节性因素与经济周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次,目标群体设置存在空缺。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冬季来海南避寒的观念,使得海南旅游在宣传和推介过程中忽视了很多有闲的学生群体及对季节要求不甚明显、但对文化和整体氛围要求较高的白领阶层,锁定的目标群体范围太狭窄。

  再次,未能形成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的新产品体系。以离岛免税政策为例,政策出台之初的确对调节旅游淡旺季产生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退化,加之后续更有力的刺激政策难落地,给游客的新鲜感呈弱化趋势,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

  反观国内旅游淡旺季区分不明显的景点,如丽江、厦门等地,其目标群体以中端游客为主,对于白领阶层及学生一族等极具吸引力。同时,这些景点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很强,在产品、服务创新以及独特文化塑造上较为领先,吸引了大量的青年群体,从而保证了其逆市增长的态势。

  如何让海南旅游淡季不“淡”?笔者认为,应长短结合,在战略和策略上都有所调整。

  近期要扩大宣传,做好“反季节旅游”营销工作。首先,要改变游客“想当然”地认为海南夏天比内地“热”的认识。事实上,同多数内地省份比,即便在夏季,海南也更有气候优势,但由于宣传不够,导致大多数人有误解。其次,在淡季促销产品、手段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上加大力度。如形成稳定的淡旺季酒店、景区报价机制,开发家庭游、亲子游、情侣游、婚庆蜜月度假游等。醉后,要开展微博、团购网等多种形式的推销、促销活动,提高海南夏季旅游在性价比上的吸引力。

  长期来看,应在目标群体定位上做出调整,使其更具弹性。实现淡旺季旅游群体、岛内岛外旅游群体的细分。如旺季以度假、养生“高端”群体为主,淡季时以中低端游客观光、度假群体为重点,开发适合年轻人的旅游文化产品,不断扩大目标群体的范围。同时,做好岛内旅游市场开发工作,注重挖掘岛内市场,重视自驾游、散客游、会奖旅游等。

  此外,可考虑在全国建立科学的旅游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海南应与区域间旅游部门、旅行社、旅游门户网站等加强合作,实现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旅游信息及时通报、互通有无,实现旅游信息共享,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引导淡季旅客流入。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