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档案再次启动申遗

   2012-12-18 3370

  昨天,南京市政府正式公布关于成立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这也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申遗”再次启动。据透露,此次申报主体与原来大不相同,由一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江东门纪念馆)变三馆(江东门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去年,这种“捆绑申遗”已经成功跻身“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列入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共有5组,分纸质、照片、胶片三类,形成于1937~1948年间,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真实性、唯一性。

  再次“申遗”

  联合国官员曾来宁主动“建议”

  江东门纪念馆申遗的建议可谓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全国政协常委、民建江苏省委主委赵龙就曾建议纪念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江东门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目前联合国遗产目录大致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自然双遗产、记忆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其中“世界记忆遗产”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延续,旨在对世界范围内正在老化、损毁、消失的人类记录进行抢救和保护。

  朱成山说:“过去纪念馆条件比较差,和广岛、长崎、奥斯维辛相比,硬件一般,所以申遗工作没有开展。但现在纪念馆已经改建完成,各种设施都有了很大改善。”朱成山透露,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来南京,专门到纪念馆参观,当时就向他提出建议,可以申请世界记忆遗产。

  一馆变三馆,“捆绑申遗”

  与几年前相比,如今“申遗”的主体变成了三家,不再是江东门纪念馆一家。据介绍,去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江东门纪念馆三家捆绑已经成功跻身“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这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主要是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历史,呼唤人们珍惜和平。

  如果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又该以什么项目作为主体呢?记者了解到,“世界记忆遗产”一般注重于文献遗产的保护,比如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例如,中国已经列入记忆遗产的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它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分别收藏于十多个国家,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在2009年江东门纪念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时候,曾经想选择“万人坑”或者“遇难者名录”,但后来经过相关部门的探讨后,此次“申遗”重新选了5组档案,这些档案都是从众多档案资料里面查找出来的非常珍贵的历史见证,它们包括照片类、纸质类和电影胶片类。“档案自己会说话,所有档案都是第一手的,来源出处没有一点问题。”专家说。

  据介绍,5组档案分别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的京字第一号证据的16幅日军暴行的照片,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女士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国民政府国防部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南京市档案馆珍藏的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江东门纪念馆珍藏的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实景的原始胶片及摄影机。

  建言

  纪念馆还是市级,何时能“升级”?

  南京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广岛原子弹事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人类三大惨案,后两者的纪念馆不但是国家级,而且都已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可江东门纪念馆目前却还是市级纪念馆。

  事实上,早在2005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民建江苏省委主委赵龙就曾提交过一个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东门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他再次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江东门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警示性文化遗产(详见《现代快报》2012年3月11日报道)。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