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拥堵根源在于管理不科学
仅靠增加长假天数不能满足民众的长假品质诉求
倘若全国景点都能普遍推行预约制度,则游客不会盲目选择,一窝蜂地涌向知名景点,而会合理分流到其他景点。这不仅能有效缓解知名景点的过载压力,更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昨日刊发署名评论文章《“休长假”诉求如何释放》。文章称,倘若全国景点都能普遍推行预约制度,不仅能有效缓解知名景点的过载压力,更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有品质“长假文化”
是当下应解决的课题
醉新数据显示,中秋国庆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许多著名景点游人爆满,多条高速路拥堵。
文章认为,从根本上说,现阶段中国面临更为迫切的现实问题,乃是如何科学释放亿万民众的“休长假”诉求。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休长假”观念增长与转型的时期。面对喷涌的休长假诉求,带薪休假是一个理想的制度设计,可以避免有限的黄金周的制度瓶颈;增加法定长假日,也或许有助于稀释“井喷”现象。然而,要在整个社会形成带薪休假的理念与共识,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仅仅依靠增加长假的天数,恐怕也不能完全满足民众对长假品质的诉求。因此,如何使“黄金周”不再成为“黄金粥”,如何适应民众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升级转型,共同打造有品质的“长假文化”,应是当下政府、社会、民众共同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全国景点若普推预约制
可避免游客盲目选择
文章分析称,此次“双节”长假,人们出游之始多条高速公路出现拥堵,但在回程时这种严重局面却未再现。原因之一就在于管理部门及时改进管理方法,如假期通行不再发卡、及时发布交通信息、及时预警和疏导等等。这表明,科学的管理、细致的服务能够赢回出行的良性秩序。而著名景点人满为患让游客啧有烦言,根本原因也是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疏导。倘若全国景点都能普遍推行预约制度,则游客不会盲目选择,一窝蜂地涌向知名景点,而会合理分流到其他景点。这不仅能有效缓解知名景点的过载压力,更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醉后指出,亿万民众休长假的诉求强烈,如果休闲放松的途径更丰富、选择更多样,人们就不会都到著名景点去挤。在这个意义上,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文化品质的转型与提升,而不仅仅是销售风景名胜,也不仅仅是提高门票价格。如果能够适应民众的新需求、开掘引领新潮流,丰富文化休闲主题游的内涵与样式,则不仅能实现游客的有效疏导分流,旅游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