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5日,北京八达岭长城继续保持黄金周游人潮。新京报记者 赵亢 摄
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新京报记者 赵亢 摄
2011年,中国有了自己的旅游日。这一年的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来源于《徐霞客游记》的开篇。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意识到:旅游是天赋人权,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到流动性的旅游迁徙活动中。在中国,季节性短暂的迁徙过程,经常伴随着类似“井喷”的拥挤描述,这绝对不是一次美好的旅行。也带来了对旅游的思考:我们期待的旅游如何实现。
事件1 旅游业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事件回放】
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明确要求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这标志着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见证人:魏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对旅游行业的强心针。因为旅游业一直在国家的产业格局中不太重要,国务院为旅游产业发文,这还是第一次,对行业人士是一个鼓舞。但实质意义却低于期待,作为短期的调控政策,影响力有限。各个地方都在发展旅游、开发景区,随之而来的是,景区也开始涨价了,旅游变成了一个抓手。
这十年来,一直都在说旅游从观光向着休闲度假方面转变,我觉得休闲度假不只是一个旅游的话题,它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效率,公正平等发展。但是目前来看,这个过程比预想要长,如休闲和休假制度、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有很大关系,还有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打个比方,中国旅游要完成从“观光”到“休闲”的转变,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排队等车,可是车没有来,那怎么办?至少我们可以原地踏步锻炼身体。
这就需要旅游各行业从行业内部做一些转变,旅游者自身做一些改变,例如生活观念和休闲观念——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旅游?
从行业角度来说,一个休闲地产开发商,他要从科学设计安排的角度去规划,包括消费人群,休闲健身设备布置,轻松愉悦环境的营造等。
也就是说,如果大的环境没有转变,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微观的改善。
近年房车成为时尚的休闲方式。
事件2 保护公民旅游权利
【事件回放】
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7.4亿人次出行、交通事故致794人伤亡。公共管理滞后、景点人满为患、游客幸福指数偏低等顽疾再次凸显。
针对这个黄金周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推进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变得更加迫切
目前《旅游法》已进入二审之前的调研。这些法律文件的健全对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以及地方政府做相应的制度创新都有积极意义。
见证人: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
《旅游法》草案第三条中明确规定:“公民有依法在境内自由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权利。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旅游权利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其旅游需求。”也就是说,自由地在国内和出境旅游不仅是公民的权利,而且国家有义务保护该权利,还要创造条件满足公民的旅游需求。本次旅游法草案对公民旅游权利的规定,有利于人的流动,这对解放人的自由和国民现代化都有很大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