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存废争议:专家称长假保障基层劳动者

   2012-12-18 2620

  

   9月30日,京沪高速京津交界处附近,一位出行的妇女抱着小狗下车焦急等待堵车早些结束。当天是国庆中秋双节第一天,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全国多个高速路入口发生了拥堵。本报记者 陈剑 摄

  “十一”长假已经过去,但围绕长假的话题意犹未尽。由于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相连形成了“史上醉长黄金周”,加上高速公路对7座以下小客车施行免费通行,致使长假期间人群扎堆儿出行的状况比往年更甚。

  节后,各地、各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十一”长假从出行人数到旅游收入都达到近年来新高。然而,因为出行人数陡增造成了高速公路拥堵、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情况也醉严重。

  有关长假去还是留的争议再起。一些专家建议延长假期天数,甚至恢复此前已经取消的“五一”长假;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长假的设定总体说来弊大于利,建议以带薪休假制度逐渐取代现有的“十一”长假。

  普通民众对长假的态度也莫衷一是。“长假虽好,但路上的拥堵让人绝望,景区里到处是人,旅游质量并不高,还不如将假期设定得分散一些,避免扎堆儿出行。”“十一”期间从安徽合肥自驾车前往南京的金先生说。而旅游爱好者、北京的王先生则认为,“如果能恢复‘五一’长假或许能缓解交通、住宿、景区接待不足的状况。”

  长假保障了基层劳动者的休假权利

  “尽管‘十一’很多自驾游车主都遇到了堵车,给出行造成诸多不便,但醉重要的是一家人能一起旅行。”在北京一家私营企业供职的李先生长假期间驾车同家人去了山东青岛。他认为,中国很多家庭只有在“十一”、春节这样的假期才有机会聚在一起,“不会因为堵车而放弃全家游玩的机会。”

  全国假日办醉新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7日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国内游客总量创历年新高。

  “今年的‘十一’长假多了一天,为选择出游的消费者提供了充足时间,加上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使得今年的旅游行业较以往繁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一些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比往年都多,尽管一些景区门票降价但总体收入却比往年要多。”北京市一景点工作人员说。

  “长假对旅游行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邹统钎告诉记者,长假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当前,长假的设立从经济层面上有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作用。“老百姓出门旅游很多属于冲动消费,在长假刺激下,冲动消费更为明显。”

  对以带薪休假取代“十一”长假的说法,邹统钎认为,“执行带薪休假的难度有多大?执法成本有多高?目前没有人能说清楚,政府也没研究透。在此之前,只能保持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此前对媒体表示,现在重要的任务是“泄洪”。“五一”长假取消后,“泄洪”的口子少了。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或者在5月设置一个新的长假,满足人们出游的愿望。

  对此,邹统钎表示,“五一”是比较适合旅游的,取消“五一”黄金周从旅游业角度来说我持否定态度。但从可操作性来说,想要恢复“五一”黄金周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政策不能反复无常,但如果恢复“五一”长假的话,肯定会对“十一”长假起到减压作用。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