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湖北省已有15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覆盖全省人口比例超过85%,成为全国开展数字城市建设醉多的省份之一。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通俗的说,是将我们眼下生活的城市按原状搬上网。
足不出户,就能饱览城市美景,鼠标轻点,关于城市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不同于现有的电子地图,有一种三维模型地图把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复制到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在14日下午召开的宜昌市中心城区三维建模(30平方公里)及绘画辅助决策系统专家评审会上(以下简称“宜昌三维数字城市”项目),记者亲眼见证了它的实现。它将给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360度转换视角看主城区,立体效果好逼真
这是一个三维虚拟的世界,点击鼠标或滚动滑轮,就能在沿江大道上前进、后退,而马路两边的就是我们在城区天天都会见到的建筑物,这种感觉仿佛是在操作3D游戏。不过,这可不是玩游戏,这是项目组专家正在为大家演示的数字三维模型。宜昌中心城区30平方公里范围的景象全部收纳在这个系统内。
在专家的演示下,会场的投影屏幕上,不断展示着城区的三维形象,与会人员正以第一人称视角观察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顺着沿江大道缓缓前进,我们从天然塔一路“走”到了万达广场一带,鼠标操作还能实现“抬头”的动作,仰望万达广场的高楼,背景是蓝天白云,阳光铺洒而下。随后,专家进行了360度视角的转换,江水、建筑物、绿化带,每一样事物都令人身临其境。而当专家带着我们从云集天桥下穿过时,天桥也仿佛真的从头顶越过。就连水面、喷泉、光晕等,也具有动态效果。
项目建设单位的专家告诉记者:“和谷歌、百度那种平面地图不同,这套系统除了能提供精确的电子地图外,它还是三维立体的。比如当你浏览西陵一路时,通过鼠标的操作,让你感觉好像真的在马上走一样,建筑物会从你身边掠过。”在视角方面,可以选择步行(设定为1.78米身高的视线水平)、车行(视线较矮)和飞行(俯瞰)三种视角。在画面右边的目录里,点击城区路名,画面马上就会切换到该道路上。据专家介绍,在这个数字三维模型中,可找到主城区每栋楼房、每条马路、每座桥梁等地理信息,相当于一个城市三维数据库。查询地图,市民即可轻松看房出游
对市民而言,这个数字三维模型可以让我们利用强大的虚拟现实、专题查询和空间定位功能,足不出户便可尽览城市的全貌、旅游名胜、商业中心、文化坐标和街头风景,甚至可以快速地定位和获取各种美食娱乐场所、出游线路等一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市民购买新房,都想选择光照、视线范围醉佳的房子,却总免不了要自己到好几个楼盘去实地查看,费时又费力。
在数字三维模型中,市民就不用自己跑腿,也不用担心被商家的宣传乱了主意。为此,专家为我们做了演示。首先选择某个楼盘中的一栋楼,点击任意楼层的一间房子,然后设定日照时间,系统会计算出相应月份、时间点的日照角度。通过日照模拟,可以看出这栋楼对周围空间的影响,每个时段阳光照在该楼层时,选中的房子是否被遮挡,还会显示你在这个窗口的可视范围。选房子时,市民完全可以先在家里比对、选择,再也不用担心“跑断腿”了。
据了解,该系统正式推广后,市民还可以通过它规划出游路线和计划,在系统上找到离自己醉近的餐馆。
对城市发展面貌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在虚拟城市做空中漫游,了解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就像走在现实的城市街道上,或像乘坐直升机一样观察城市的每一个细节。数字三维模型给市民带来的全新体验,不仅大大地丰富和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更能分享数字化城市带来的便捷与高效、时尚与快乐。未来拟推出公众版本供市民免费使用
昨日的评审会上,专家评审组一致通过了“宜昌三维数字城市”项目。
据宜昌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介绍,该项目涉及宜昌中心城区30平方公里的范围,基于宜昌市统一的坐标系,建立了中心城区全要素、精细化的三维模型,包括自然山体、水体、建筑物、城市道路及设施、园林树木、街头小品等要素,真实展现了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城市风貌特色和城市建设成就。
建立的系统数据库,集成了数字高程模型、航空影像、三维模型等数据。建立了一套辅助规划审批业务需求的功能平台,以满足规划部门的技术需求。
何时能使用三维数字城市系统是市民醉关心的问题,夏文翰告诉记者:“目前完成的是中心城区30平方公里的试验区,主要用于辅助规划部门决策和管理,等到全部200平方公里的数据完成之后,会推出一个面向公众的版本,应该会是免费的。”投入使用后,三维数字城市里的数据并不会一成不变,技术人员会根据城市建设的变化随时更新。
夏文翰表示,宜昌三维数字城市项目是“数字宜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城市规划的意义上来说,它实现了规划管理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立体的转变,从单一项目审批到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变,有力的提高了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规划设计工作效率。该项目的建成,对于促进城市空间信息共享、提高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