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乡200多名干部群众正在维修二岔口至该乡的主干道。听说乡干部带头修路,附近的老百姓纷纷加入了维修公路的队伍中。这是傅家堰乡群众主动投身公益事业的一个场景。
今年来,傅家堰乡精心谋划,通过“群众运动会”、“乡风建设年”、“村级赛发展”等活动,着力扭转干群关系,解决困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
一场运动会,民心聚起来
地处偏远的傅家堰乡,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曾经有一段时期,干部安于现状、群众致富无门,老百姓的抱怨引起了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今年5月,该乡以“新农村、新农民、新气象”为主题,举办了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将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技能搬上了赛场。对于山区的老百姓来说,举办农民运动会,无疑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许多边远的村民跋涉数十里山路赶来参赛。火山村58岁的独臂老人魏双长不顾家人的劝阻,带上自制的器具,特意赶来参赛,取得了制营养钵比赛老年组的第一名。像魏双长这样的老人选手,还有20多人。当天,运肥接力、赶“猪”接力等11个项目被列入比赛项目,机关干部也纷纷走出办公室,和村民们携手参加比赛。
回想起当时参赛的情景,78岁的土家老汉马本贵记忆犹新。家住田家山村的马本贵,从小就跟父母学唱跳“九子鞭”,一跳就是近70年。听说乡里要举办群众运动会,他立即动员村里的文艺爱好者,自发排练。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集中教学;没有经费,他就自筹;没有场地,就在自家门口搭起简易棚。运动会当天一亮相,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当乡干部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他却笑着说:“希望来年还有运动会!”
一月一述职,干部“活”起来
“没有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干部队伍,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没有铁一样的纪律,就不能实现傅家堰的跨越式发展。”傅家堰乡党委书记柳祝猛在年初全乡的党员干部会上这样说。
该乡以“乡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从党员干部管理入手,全面实行分级整改。乡党委班子成员率先开展“半月谈”,实行半月述职。“这个月我的工作是抓好烟路配套的督办,继续搞好赵陈线的协调。”例会上,乡党委副书记向武平对照上月的工作任务逐条自查。
针对一般干部,傅家堰乡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并纳入年终的绩效考核。“干部的责任心强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盼头了。”这是傅家堰村的村民张泽雄在该乡留言板上的留言。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得从一条路说起。
原来,连接该村二、三组的沙石路由于年久失修,路基从以前的4米变成现在的2.5米,村民运输物资需用小农用车转运,村里从去年就准备整修此路,原本是解决村民出行的大好事,却因少数百姓的阻挠迟迟未动工。联村干部田太百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今年年初,他便把维修此路写进了他的承诺书中。通过走访,老田了解到,醉大的阻力来自村民张泽雄,由于他家的山田都比较远,修路要占用他*的一块菜园田,他心里一直解不开这个结。为把张泽雄的思想做通,老田多次来到他的家中跟他促膝谈心,并召集沿线农户开会讨论,大伙儿都同意给他补偿,看到乡邻都希望把这条路整修好,张泽雄当场答应毁掉自己的菜园子,也不再要补偿费。转眼间,到了开工这天,田太百又主动来到他的家里,帮他谋划产业发展的路子。像这样的协调,老田每个月都要遇上十多次,每月到村里汇报也是他必做的功课。“我给他打A+。”在月底的乡村干部评价会上,张泽雄在给老田的评定表上这样写道。
一个好产业,农民富起来“农民富不富,关键靠支柱;富得长不长,还得有眼光。”如何让村民富裕起来,成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考虑的头等大事。为此,傅家堰乡集中发展特色化的优势产业,在主导发展烟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五倍子、生猪产业。今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增长近千元,实现了年初制订的富民目标。
马蹄井村地处该乡西部,曾是一个“小伙往外跑,姑娘不愿嫁”的穷村。今年2月18日,在全乡烟叶大会上,马蹄井的书记张祖龙向火山井村发出了挑战书,提出开展烟叶状元村比赛的“挑战”,村支书张祖德欣然答应。
两村互下挑战书的消息一经传开,村民积极性大涨。“挑战书下了,思路明确了,我们就是要敢做烟叶第一村。”张祖龙在全村烟叶发展工作会上表态。
为进一步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该乡全体机关干部分成9个工作专班,亲自下到各村,督办烟叶工作。作为烟叶项目长的吴少荣显得格外忙碌,多年的日晒雨淋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痛风和风湿。但每天早上6点,他就早早起床了,收拾好随身携带的药瓶就准备下乡,给老百姓讲解烟叶方面的相关技术。每当看到有人操作不规范时,他总会不顾双腿疼痛下田亲自示范,然后让烟农自己实践。乡里的同事心疼他的身体,劝他少下乡,但他不答应,他说放心不下烟农。
在乡村干部的带动下,马蹄井村的村民张训兵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想法,他不仅把自己的山田全部用来发展烟叶,还承包了村里的26亩荒山,今年他家的烟叶产量达到4500公斤,实现收入近10万元,盖起了三层洋楼。为支持村里比赛发展烟叶,火山村的村民易礼红答应赵陈线经过他家山田,无需补偿,公路通了,今年他的烟叶、魔芋得到及时出售,收入5万多元,不仅脱了贫,42岁的他还娶了一个外地媳妇,说起种烟的好处,易礼红的脸上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