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天然塔控宜昌千年古城文脉

   2017-05-07 17440

 朝日出,大城浮。

一条条大道通达南北,荆宜高速、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汉宜铁路,交汇穿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新华广场、兴发广场、娃哈哈国际广场、中建·宜昌之星,屡创新高;宜昌市规划展览馆、市博物馆、求索众创中心、柏临河湿地公园,一批生态配套如雨后春笋般落地……过去五年,位于宜昌东大门的伍家岗区,抓住城市东拓的历史机遇,华丽蜕变,创造了一个个“伍家速度”、“伍家模式”,为加快实现转型跨越蓄积了强劲动力。昔日的青草铺,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跃升成为宜昌经济中心、交通轴心、物流核心、城市重心。

天然塔

“立新”并不“排旧”。在城市蓬勃发展的道路上,伍家新区坚持建设与生态的兼容发展,除了新建一批城市地标,也努力保留了一批承载城市记忆的文脉,为子孙后辈留下可供触摸的历史印记。

由伍家岗区委宣传部、三峡晚报主办,宜昌市作协,伍家岗区文联协办的“重绘伍家文化地图”今起起航,打捞文化记忆,重梳历史文脉,一起绘制属于新时期的伍家文化地图。

记者柯黎/文 王康明/图

一千七百多年前,着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寓居夷陵,观夷陵风水,垒尔雅明月台,修天然塔,完成了千古名篇《尔雅注》。被誉为“宜昌八景”之一的雅台明月,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的深处,矗立在伍家江边的天然塔也屡遭毁损,却在一次次重修中延续至今。

“梳理伍家岗文脉,天然塔是当之无愧的文峰”,宜昌市原社科联副主席刘开美说:“它是活生生可触摸的地标建筑,是宜昌古城千年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福佑伍家岗的镇地之宝。”

4月25日上午,伍家岗沿江大道天然塔广场上,七层灰白色八棱宝塔高耸入云,巍峨古朴。近旁,不知名的鸟雀在树间跳跃,倏地钻进另一棵树,或是塔窗内,不见了身影。

下着雨的地面湿漉漉的,却依然有游客不时来访,倚楼留影。“据说这塔有千年历史了,是宜昌城区现存醉古老的建筑了。要是晚上来,打上灯光,勾出轮廓,映着江景会更美。”家住大公桥的邓萍萍正带着一帮亲友,冒雨游览天然塔。

沿江大道川流不息,滚滚长江默然东去,天然塔似一个智者,任游人来去,傲然静立。

天然塔虽名“天然”,却是人工所建。清同治三年(1864)《宜昌府志·艺文志》中的“重修天然塔记”(王春煦)一文载:“城南青草铺有塔,岿然耸峙江干。旧传晋郭景纯侨寓时所建,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咸于塔乎是赖。”

相传,西晋末年,着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郭璞,赴建平(今重庆市巫山县)省亲后,一度寓居夷陵。

善察风水的郭璞见江南葛道山(今磨基山)高耸,宜昌城东主山卑弱,古城区风水受了“客山”的欺压。又见从西陵峡奔流而出的长江水,绕西城朝东,直泻荆门山(与虎牙山相对),“非高标凌跨,无以束其势。”

于是,郭璞命人在此修建了这座宝塔,“以人为之力,而行天然之事”,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

天然塔面江而立,砖石叠砌,八棱七层,层层出檐,檐下皆饰有三彩如意斗拱。

塔门石匾正中刻“天然塔”三个大字,石门两壁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旁边一行竖刻小字“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岁”,记录天然塔醉近一次被重修的历史。

明代崇祯末年,夷陵人文安之认为原塔塔体低卑,且年久失修,就把原塔拆除,拟建新塔。然而即将动工时,李闯王兵败,文受命总督川、鄂兵马抗清,建塔事宜被迫搁置。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修塔之事再度被提起。原太湖知州、后致仕回到老家宜昌的士绅徐经业发起,地方士绅王永言、卢鸿儒等10人捐资,历时三年重建了这座天然塔。

时宜昌府知府、乾隆乙未科进士王春煦,及东湖县教谕毛鸿皆为此事作《重修天然塔记》,现收录于《东湖县志》中。

据记载,天然塔建成之后,应佛教居士和僧侣的要求,徐经业等士绅又捐资在塔后门购置土地,兴建寺院,建庙宇3栋,设禅堂、斋房、僧舍等,命名为“天然塔庙”。

“一塔天然俯碧流,登临四面景全收。山连吴楚开云日,江涌潇湘过客舟。远村烟浮元亮圃,近城风扇谪仙楼。春光到处都成画,茅屋人家隔水洲。”清代诗人冯荃用诗勾勒出这幅全景。

可惜,这些亭、榭、花木及庙宇,在抗战及“文革”时期被悉数尽毁。在天然塔八棱转角处,原本各凹置一尊托塔力士,如今也被不同程度破坏,难辨原貌。

史有厚赠,所幸,千年古文脉在今天得到了人们的珍视。

2001年,为保护天然塔,沿江大道延伸段施工时,放弃了直行方案。2007年,天然塔迎来了解放后第一次大的修葺。宜昌市博物馆研究员赵德祥介绍,这次维修采用整旧如旧原则,更换了部分破砖,修葺了塔顶,“基本恢复了塔身原有的光彩。”

“对于宜昌来说,天然塔从诞生以来,一直是地标性的建筑,也是今天伍家岗区的文脉之所系。”宜昌市原社科联主席刘开美说。

过去,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船走川江,上行瞧见天然塔,就知道马上要进西陵峡了,就得紧张起来了。下行看见天然塔,就知道险滩走尽了,马上要离开宜昌了,心情也顿时轻松起来了。

“而在现在,当外地的人们来到宜昌,说起千年古城,唯一可以见证和说明这座古城的历史,可以触摸的历史遗迹,可能就只有天然塔了”,刘开美说。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曾经的青草铺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时,长江之畔,天然塔旁,一个个改变着宜昌人特别是伍家岗人居住风尚的项目拔地而起:金色海岸、江山多娇、新外滩……作为培地脉、壮文峰的天然塔,至今仍福佑伍家岗区这片土地。这片热土上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天然塔与有荣焉。

天然塔新貌。

天然塔大门。

主办:伍家岗区委宣传部 三峡晚报协办:宜昌市作协 伍家岗区文联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