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仍“爆棚”降价也不去 假日旅游冰火两重天

   2012-12-18 2610
长假期间国内景区可谓冰火两重天:热门景区纷纷“爆棚”,部分景区游客日访问量超过醉佳接待量数倍甚至十倍;而冷门景区即便降价也门庭冷落。业内人士指出,门票依赖症已让国内景点陷入困境,而价格手段仅仅是破解门票经济困局的一个办法,摆脱“门票经济”的根本之道在于打造旅游“全产业链”,促进二次、三次消费。

  不同景点差别巨大

  全国假日办假日旅游信息通报显示,长假期间数十个景点访问量超过正常量一倍多。10月3日,南京中山陵的访问游客甚至为醉佳接待量的10倍,厦门鼓浪屿为醉佳接待量的9倍,北京故宫、山西平遥古城为醉佳接待量的5倍。而10月4日,张家界韶山、嵩山少林等地客房出租率达到100%,五台山、周庄、庐山、井冈山、华山等地客房出租率也高达90%。

  事实上,这些人气鼎盛的景点不乏“顶风涨价”者。例如,实行一票制的井冈山景区日前宣布涨价,门票由原130元/人次调整为160元/人次,同时实行淡旺季票价浮动:旺季上浮醉高价为190元,淡季下浮不限。

  而“爆棚”的峨眉山从明年3月16日起,在其长达11个月的旺季票价为185元/人次,淡季为110元/人次,较目前分别上调35元和20元。

  而另一方面,冷门景区则继续“遇冷”。根据全国假日办假日旅游信息通报,仍有数十个景区游客接待量为醉佳接待量以下,其中不乏节前宣布降价的景点:例如海南海口热带野生动植物园门票价格由原来的95元,调整为政府指导价67元上下浮动20%,但在10月2日、3日、4日访问量仍然在醉佳接待量以下。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重固福泉山遗址,尽管内有多处唐、汉、战国、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墓葬和良渚文化祭坛等重要遗迹,票价也由原先的10元降至8元,但降价并没为景区添人气,园内游客还是很少。

  精品资源稀缺收入结构单一

  热门景区为何价越涨人气越旺?在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建民看来,我国旅游资源稀缺,尤其是精品资源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热门景区自然、人文资源方面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游览路线开发等软件方面更具有优势,冷门景区单凭低票价很难吸引游客。”何建民说,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性,才导致即便热门景区涨价仍然“爆棚”,冷门景区降价也不能有效分流客源。

  而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景区收入结构单一,是景区产生“门票依赖”的重要原因,也是热门景区希望在节假日期间捞一笔,无视访问量远超醉佳接待量的原因。

  “游客除景区门票外,第二、第三消费还较低,由于景区鲜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餐饮等服务也参差不齐,所以餐饮、购物等方面的消费总体上还不足,导致门票收入占到游客在景区消费比重80%以上。”

  中银国际分析师冯雪亦表示,虽然国内旅游业一直在提倡摆脱“门票经济”,打造旅游产业链,但是客观地讲,目前国内一线景区中,真正打造旅游产业链的景区较少,大多还是依靠门票、索道、酒店餐饮在支撑。

  以峨眉山为例,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游山门票收入达到1.46亿元,其毛利率高达41.05%。而宾馆客房、餐饮、旅行社、广告及商品收入的毛利率全都在30%以下,其中旅行社收入毛利率仅有2.86%。

应促进二次、三次消费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