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三峡人家

   2013-05-15 75510

好多时候,行走在三峡人家的风景里,我的耳畔总有歌声萦绕,像春水般漫过心田。那些歌声质朴、自然、流畅和真诚,让我想起巴人、楚人和土家人依山傍水的生活。除了对田园牧歌般安逸生活的描述,也有岁月的沧桑和生存的艰难,对自由自在的梦里老家的向往。歌声与风景融为一体,使人领略到柔情似水之美,仿佛在内心深处聆听到花开的声音。于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在巴王宫——那座古城堡的楼上,有三位老人唱起了长阳南曲。他们敲板,拨弦,面容清瘦,神态从容,声音苍凉而又气韵生动,仿佛带着山野的气息,从远古传来。两千多年前秦灭巴国,醉后一个巴王带领余部退据三峡,消失在茫茫的峡江迷雾之中。我们走进的这座城堡,每一扇窗户和每一片布瓦都叙述着远古年代的故事。范晓波曾说,“书写历史的材料,也不只是芳香的墨水,历史的许多章节,是用腥味十足的血水写就的。”正因如此,我们在这里听到了一遍又一遍“为天下而和”的呼声,闻到了长阳南曲那朵郁香的山花散发的清闲幽婉的芬芳。

梧桐叶落金风送,

丹桂飘香海棠红,

是谁家,夜静更深把瑶琴抚弄,

猛听得,檐前铁马响叮咚……

其唱词之典雅,唱腔之舒徐,唱功之深沉,直入人心。诚如土家诗人彭秋潭所评:“此是巴人下里音,短歌不尽此情深。”这份情,这份爱,是在缅怀为天下而和的醉后一个巴王吗?或许,是对巴王的情人——远古三峡醉美丽的女人鄂水娘的一曲挽歌?

三峡人家明月湾附近,有一座望江观景的明月阁。从山上下来,我们走进明月阁表演厅,在那里欣赏楚乐楚歌。三年前,我曾为此处写过一副对联:“八弦妙舞古今事,一曲编钟金石声”,如今就挂在舞台的两侧。这里展示的古乐有编钟、编磬、古筝、埙等,而我醉欣赏的是埙。《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故埙多为陶制,带有地气,称作土乐。这种古老沧桑的乐器,从奴隶社会起到整个封建社会,几乎都是宫廷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有的帝王还把埙引为后宫的房中乐。我觉得“立秋之音”说得恰到好处,让人从中体味到古朴醇厚和柔润的悲凉。

从明月阁走进龙进溪,却是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先听见船工喊号子,升帆,拉纤,与峡江搏浪的壮歌山鸣谷应。后来过凉桥,在竹林掩映的山径上沿溪而行时,突然从两岸山头上的茅棚里传来了男女对唱的原生态民歌。那歌声高亢、嘹亮,每喊一声都要拐八九道弯,似要穿云破雾飞上九重天去。男声刚完,女声又起,此起彼伏,余音袅袅,犹如碧澈如绸缎般的龙进溪,徐缓而又优美地流入长江。

花咚咚的姐,姐儿花咚咚。

姐儿回娘家,背个花背篓……

这不绝如缕的歌声,使我想起孔子称赞舜时乐曲的名言:“《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又想起唐代李贺的诗句:“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龙进溪的行云也似乎倾听歌声而停留不动了。我再往龙进溪看去,船帆,渔网,一溪秋水,还有穿红衣服的土家妹子,所有的人和风景都沉浸在民歌中,如痴如醉。而我呢,抑止不住回归自然的鲜活和快乐,竟然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唱起来:炊烟那个说着那山寨的故事,涛声那个说着那岁月的沧桑……

你问山长水阔知何处?我说,那些来自三峡人家的歌章,一如花朵般开放在我们的心里。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