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阁位于宜昌市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下游约4000米处的长江岸边。镇江阁有“天下第四楼”之称,气势雄伟,威镇三江。镇江阁始建于1699年,今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系市内商贾集资兴建,是宜昌历史上用作粮食交易的场所。
据《宜昌府志》记载:镇江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因供奉镇江王(水神或江神)而得名。其坐西朝东,背靠长江,面向古城镇川门(古称西塞门。今沿江大道西陵一路口),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二层(内为三层),阁高15.95米,面宽6.8米,阁前门建两柱五楼牌楼一座,面宽6.2米,进深2.4米,与阁前墙的木坊等构件相衔接。该阁为当时来往于长江上的商人集资修建,阁内除祭祀镇江王(原型或为修都江堰的李冰)外,还供奉有福禄财三神。据说镇江阁一带醉初是宜昌醉早的街区。阁下原为宜昌古城五处水运码头之一的镇川门码头(另四处码头为大南门、中水门、小南门、小北门),很显然修建镇江阁的目的意在镇住水患。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在镇江阁右侧扩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硬山顶式的房屋,专门交易通过长江船运来的四川和湖南的粮食,门额上嵌镌刻的“粮食行公所”石匾额,该所为交易水运粮食的“湖南帮”修的。1955年扩建城区沿江大道时,镇江阁随同周围建筑(包括粮食行公所)一并被拆除。1987年在今址重建。2006年12月修缮。
镇江阁为仿古建筑。占地536平方米,建筑面积1336平方米,阁分四层,飞檐翘角,金瓦银脊,高26.29米,上有34根盘龙柱,下为青石雕龙须弥压,有汉白玉雕栏。登阁远眺,葛洲坝和宜昌城区美景历历在目。
有意思的是,镇江阁匾额中的“镇”字三横少了一横,乍看以为是个错别字。据说该匾额是从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法帖中集字而成。因米芾写的是行书,行书可以简省笔画,故三横写成两横是允许的。更有甚者,联想到两横之‘镇’字却冥冥之中暗合了葛洲坝、三峡大坝镇锁长江之事,可谓阴差阳错的巧合。
镇江阁由于位于两江交汇处,地势陡然开阔,水天一色浩浩沧沧,不觉视野豁然开朗,入阁内登高远眺,凭槛临风,别有一番景致。横亘在沿江道路与江堤护坡之间的绿化带犹如一道绿色屏障随大江蜿蜒,绿化带里种植着高大的合欢和香樟,森森林木伟岸参天,亭亭如华盖般遮天蔽日,似云烟葱茏绵延弥漫。护栏一侧松柏四季常青,左右浓荫夹道留下中间一条通幽小径。即使盛夏正午,也是一片荫翳郁郁,草木清香沁人肺腑,身临其境凉意顿生,确实是一个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