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全程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可见恩施有很多的土家族和苗族的同胞,所以恩施的风土人情也和土家族、苗族有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恩施的风土人情有哪些吧。
恩施的风土人情——女儿城
恩施女儿会是中国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是土家族盛大的民族盛会。位于湖北恩施的女儿城就是举办女儿会的重要地点之一,它是一座独具土家特色的风情小镇,古色古香的古镇建筑,独树一帜的土家吊脚楼。尤其是在女儿会那几天,人流量极大,本地的,还有一些来自远方慕名而来的客人,穿梭在灯红酒绿的街头,静静的等待着晚上盛大的歌舞表演。在古代巴人原始社会,女儿会不仅是一个流传下来的节日,它还是男女自主择偶的方式,美到七月十二日这一天,男女青年就来到乡场,利用赶场的时间来挑选意中人。而如今,女儿会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节日,已被发展成为全州性的民族节日,至今还保留着巴人醉原始的婚俗遗风,还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成为恩施旅游文化的三大名片之一。
恩施的风土人情——哭嫁
哭嫁是土家族古老而又独特的婚俗,哭中带唱,以唱伴歌,所以被称为“哭嫁歌”,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为什么要哭呢?新娘通过哭嫁,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难舍难分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土家儿女从小就要跟母亲学唱“哭嫁歌”,女孩在出嫁前半个月开始哭嫁,一个人哭,或者家人陪同一起哭,出嫁前夜是哭嫁的高潮,要从寨子里选出十个漂亮的姑娘作为陪哭,称“陪十姊妹”。接下来就是陪哭了,一个姑娘在台上哭,其它的姑娘在下面对唱、独唱、合唱,虽说是哭着唱歌,但这不泛是一门艺术,其唱词应景生情,多用比兴手法,强调古老,浓郁有特色。出嫁是喜事,哭嫁是风俗。
恩施的风土人情——撒尔荷
土家“撒尔嗬”,汉族称“跳丧”,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为死者送行的一种隆重的送葬仪式,早在随秦时期,它就已经存在了,这种习俗经过不断的传承,保留至今,许多人还把它当做成一种舞蹈去学习,而不是作为一种忌讳,如今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极尽悲凉,表达了对死者悲痛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与肯定。为了弘扬传统,我州将撒尔嗬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实施保护,它的舞蹈不仅仅是对死者的祭奠,更彰显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作为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
恩施的风土人情——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恩施来凤土家摆手舞是醉早见于史书的记载,摆手舞去源于宗教祭祀活动,这是为了纪念祖先的功绩而创造的舞蹈,如今,在来凤流传区域里还始终保留着摆手祭祀的习俗,还有在州内的一些高中等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去跳,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对摆手舞的一种继承与弘扬。在以前摆手舞是有固定的时间与场合的,而如今,没有时间与场合规定,你想跳就可以了。摆手舞所跳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用舞蹈的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比如舞中有跳水、插秧、织布、耕地等等,一些生活的场景,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劳动人民辛勤的劳作与淳厚朴实。